我州組織農業產業化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到外取經
據黔東南政府網消息 為促進我州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州產業辦按照“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2009年兩次邀請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來我州指導工作;并于9月7日與凱里市三辣明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院企合作協議。近期,我州產業辦、州農委組織州內凱里市三辣明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丹寨縣俊健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丹寨縣天然食品加工廠、黃平牛老大旅游食品有限公司、施秉縣華云有限公司5家農業產業化食品加工龍頭企業12人赴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及重慶市德莊集團火鍋底料生產公司、重慶市有友食品公司、阿興記集團兔業公司及養殖基地和北碚區農委、重慶市北碚區金刀峽鎮農作物生產專業合作社、北碚區水土鎮大地村漁業專業合作社和省內的遵義市蝦子鎮辣椒批發市場、貴三紅辣椒食品公司參觀學習考察。
在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聽取了該院院長李洪軍教授對食品科學發展的介紹,并進行了座談,各企業交流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隨后參觀了食品加工研究室、展示廳、化驗室、食品檢驗室、食品加工機械展示中心等,為下步開展院企合作建立了基礎。同時,各企業還與即將畢業的食品科學院大學生進行了交流,還與部分學生達成了就業意向。
在重慶德莊集團參觀了公司企業文化和全自動火鍋底料生產線,考察人員認為,德莊集團火鍋底料從原料加工到包裝出廠全部實行自動化生產,有利于保證火鍋底料質量的穩定和統一,增加生產數量和降低生產成本,是集團擴張,實行工業化生產,實現規模化發展的需要。對有一定規模食品加工企業很有必要引進該類似設備,如三辣明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田其明總經理就特別感興趣和關注這套設備,擬在“紅酸湯”火鍋底料生產線中引進采用。
在參觀重慶有友食品公司時,該公司生產休閑、旅游食品酸辣鳳爪和豆腐干解決就業1000多人,產值達7個多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認為只要找準經營理念,注重宣傳推介、著力打造品牌,就能把產業做大做強。
重慶阿興記集團旗下的重慶阿興記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農業產業開發、現代畜牧業種養殖、農產品加工生產為一體的民營企業,除餐飲業外,公司已在實施“渝北阿興記800萬只優質肉兔產業開發建設項目”,在參觀了精深加工、基地、廠房建設、養殖基地后,感受到該公司依托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畜牧學院和重慶市畜牧技術推廣總站,推行“公司+基地+農戶”、訂單農業以及“原料+精深加工+物質配送體系+營銷網絡”的發展模式。實施標準化生產,起點高、規模大、產業化明顯,有參觀、考察學習價值。
在與北碚區農委的交流中,聽取了當地對現代農業及都市農業發展的介紹,北碚區特色產業以花卉苗木、食用菌、嘉陵江名優魚和景觀農業產業為主。全區共有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家,其中市級12家,區級26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30個。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評比獎勵。北碚區通過發展都市農業和現代農業,盡管人均農業耕地面積0.33畝,但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179元。
在北碚區農委組織下,我們還聽取了金刀峽鎮農作物專業合作社和水土鎮大地村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介紹。金刀峽農作物專業合作社以發展特優產品為主,種植特種生鮮食玉米2500畝,合作社先墊付資金提供種子、肥料、無公害農藥等物質;生產過程統一技術要求;產后統一按每公斤0.8元收購,并送往各批發市場。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形式。在合作社發展過程中他們說,合作社的發展關鍵是人的因素,特別要有保障型能承擔責任的發起人進行組織。如該合作社負責人唐朝富,通過擔保公司融資50萬元,預先對社員生產物質統一購買,并按生產規模發放到農戶。合作社還根據提供的產品數量進行獎勵,并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形成自己的特色產業。
重慶市北碚區水土鎮大地水產專業合作社發展水產養殖水面1200畝,2004年成立養殖協會,2007年改為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圍繞產前、產中、產后提供保障,規范和促進產業發展。一是產前統一組織原料供應,并先發放給農戶,不但節約成本,還可以對禁限藥物的來源、使用進行控制。如每年通過合作社與生產廠家統一訂購飼料1500噸,價格2800元/噸,較農戶自行訂購3200元/噸,每噸減少400元,僅此一項可節約成本60萬元,統一購進無公害農藥,避免質量問題發生;二是制定生產技術標準,統一生產過程,并依靠科研院所作為技術支撐,統一技術,指導生產;三是統一商標,并擴大宣傳,創建品牌;四是實行產后訂單,統一銷售,通過產前、產中、產后的保障,參社農戶心里踏實,吃了定心丸,有生產、參社的積極性。有利于產業發展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針對辣椒產業,考察人員還到省內的遵義蝦子辣椒市場和蝦子鎮貴三紅辣椒食品公司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