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寬兵就臺江開發旅游新景區景點舉措答記者問
記者:根據旅游興州的指導戰略思想,我州除了加強對原有的傳統旅游景區、路線的建設外,有沒有相應新景區新景點的開發舉措?
向寬兵委員:黔東南是我貴州省內旅游資源分布最廣泛、優勢資源最密集的地區,在黔東南州委、州政府“旅游興州”的決策指引下,黔東南的旅游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為黔東南打造“旅游經濟大州”的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讓黔東南的旅游資源得以向外界展現和推廣出去,樹立積極的旅游形象和招商引資形象,黔東南州委、州政府和相關的職能部門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通過各種可以利用的宣傳取到積極展現黔東南的作用和效果。
我們臺江縣更是旅游大縣,臺江縣素有“苗疆腹地”之稱,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對臺江旅游業的投資力度,大力打造苗族姊妹節、施洞龍舟節等傳統節日,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取得了良好效果。
為了突出旅游開發的重點,積極打造旅游名縣,有力助推全縣旅游業發展。我們臺江縣下一步的旅游工作重點主要是打造玉龍潭景區和施洞文化產業園。
玉龍潭景區位于翁密河南刀大坡一帶,海撥1500-1700米,年平均氣溫12.7度,年降水量1200-1400毫米,無霜期256天。附近有25萬畝面積的天然草場,其中連片草場13萬余畝,被有關專家稱為“南國天山”。
玉龍潭最為突出是水資源豐富,是翁密河的發源之地,有連片的大小天然水塘30余個,平均面積為25畝左右,水塘內有豐富的微生物。據悉,反清英雄張秀眉煉兵休息洗澡的秀眉塘四周,即使是外面的世界一片“冰封大地”這里依然“四季如春、鳥語花香”。
景區內自然資源豐富,毗鄰6萬畝面積的天然草場,天然植被保存完整,林中蘊藏天麻、人參、銀耳、杜仲、靈芝、黃柏等中藥材,山中有金山猴、蟒、穿山甲、野豬等動物。玉龍潭景區內,水源豐富,有苗族英雄張秀眉修建的連片大小水塘30余個,沿路有竹林,小河流水潺潺,約10來處見有5至8米高的瀑布,有奇形怪狀之古樹,彎彎曲曲,懸掛山崖之上,聳立于林間,有高達約80多米的瀑布,河流順著石碧流下,水落珠濺,霧氣沸沸,景色甚為壯觀。
玉龍潭觀光旅游景區的建設,景區內種種設施的開發、打造,可采取最古樸的建造方式,認真包裝,把我縣翁密河、掌水坪、雷公坪等景區景點形成一條整體的旅游產業帶。
玉龍潭景區開發建成后,將是我省旅游開發較成熟的東線旅游區之一。該景區與臺江縣的其他景點相應連帶,都地處凱里至鎮遠綜合旅游區、貴陽綜合旅游區至梵凈山特色旅游區黃金旅游上。開發玉龍潭觀光旅游業,是全州乃至全省旅游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從地域空間關系和旅游資源的組合上,都是我州生態旅游業的補充,必將豐富和拓展黔東南及貴州生態旅游線旅游新產品的內涵,將對于全州及貴州東線旅游網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施洞鎮位于我縣北部,與黃平、鎮遠、施秉、劍河四縣毗鄰,隔江與施秉縣馬號鄉相望。鎮區距臺江縣城38公里,距州府凱里70公里,距旅游勝地施秉杉木河60公里,距歷史古城鎮遠30公里。其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方便,憑借清水江,施洞水上交通下可至湖南洞庭湖,上可至州府凱里。陸上有X862縣道和鎮臺旅游公路在鎮區通過,是臺江縣重要的民族文化旅游古鎮。
州委書記、州長多次到施洞鎮進行調研。州委廖少華書記在2011年2月26日全州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會議上說:“臺江施洞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施洞保持原生態東西多,要以風光與文化相結合,要大力發展適合大眾化消費的銀飾刺繡產品,銀飾加工獲得大師的要掛牌,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以臺江姊妹節為契機,把產業帶動起來,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我縣把苗族銀飾和刺繡作為富民興縣、發展民族文化生態旅游兩大品牌及產業來抓,在政策上、資金上給予大力扶持,取得良好成效。縣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銀飾刺繡產業發展,出臺了《臺江縣銀飾刺繡產業發展意見》。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作為銀飾刺繡產業的產品研發、技術培訓、信息服務以及產品展銷等費用。實行代款貼息扶持政策,明確小額信貸每戶銀飾刺繡經營戶可貸款5萬元。2008年至2010年縣政府為從事銀飾刺繡行業111戶貸款戶貼息共125萬元,極大地推動銀飾刺繡產業的發展。
施洞鎮乃至全縣村村寨寨,家家戶戶婦女都能刺繡,截止2010年底,全縣14.9萬人中,從事苗族銀飾和刺繡產銷人員達1.2萬人,專職從事經營的有600多戶。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銀飾和刺繡產業實現產值9000余萬元以上,開始實現了從自產、自銷、自用逐步走向了市場導向、企業帶動、訂單生產的產業化發展路子。苗族銀飾及刺繡工藝產品將成為我縣經濟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因此,將臺江施洞銀飾刺繡列入全州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帶動臺江銀飾刺繡產業的發展,是一項富民興縣的工程。(張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