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4月13日上午10時20分左右,凱里北京東路上一陶瓷專賣場傳出了激烈的打砸聲和叫罵聲,誤以為發生了打砸事件的過路市民紛紛前往探望,竟發現是兩位陶瓷商在打砸自己的產品。據悉,這些陶瓷商自“登陸”凱里以來生意蕭條,一怒之下就下了狠手。
打砸事件發生后,記者聞訊趕到了現場,這里擠滿了看熱鬧的群眾,人群中兩位陶瓷商分別在不同的場子里打砸陶瓷產品,其中陶瓷商手上拿起了個白色花瓶,問30元是否有人買,結果無人問津,然后只聽“呯”的一聲,花瓶重重摔在水泥地面上,當即粉身碎骨,接著,該陶瓷商又不顧同伴的勸阻,抓起另一只花瓶又狠狠扔向地面……“這生意是沒有辦法做了”,該商說。打砸事件持續了半個多小時,20多只漂亮瓷器成了“犧牲品”,最后在看熱鬧群眾的勸阻下,兩位陶瓷商這才“息怒”,氣呼呼的坐到了凳子上。
事后記者進場找到了打砸花瓶的兩位商人潘光啟和潘興國,潘光啟向記者講述了打砸花瓶的“導火索”,上午10時許,一名婦女到專賣場瓷器,選中了一只瓶子,開始說好了50元,陶瓷商便跟她包裝了起來,之后該婦女一再壓價,說好40元之后再壓到30元,一怒之下,潘光啟便狠狠將瓶子砸在了地面上,潘興國也舉起瓶子積極“響應”。
“我們的生意實在是做不走了”,潘興國說,他們來自江西景德鎮,20多天前,他們有6家子40多口人在廠里面拿了10多萬件陶瓷產品花了4萬多元運到了貴州凱里,希望能在凱里打開市場,不料生意竟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好做,展銷20多天來,問津者寥寥無幾,在其他地區市場普遍被看好的“中華神雕”等名人名作雖然價格從5、6萬元降到了5、6千元,還是無人問津。“20多天來,我們全部才賣出了9000多元的貨,而每天各種開支3000多元,現在,我們許多人開始借錢吃飯了”,潘興國說。
分析產品賣不出去的原因是潘光啟等認為,一方面,大概是認識不足等因素,凱里大多數人對陶瓷不感興趣;另一方面,他們對凱里的市場了解還不透。此外,“可能還有消費水平方面的原因”,潘光啟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