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信社生源地助學貸款 小額信貸服務“三農”
本港訊 (《農民日報》駐黔東南記者 吳欣恒) 為配合2005年普通高考入學工作的進行,我州農村信用聯用聯社推出教育消費信貸。貧困學生可在當地農村信用社申請獲得累計額不超過6000元的助學貸款。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改革的的推進,農村不少青年學生得以進入中高等院校深造,但學生家庭的就學經費負擔較重。對此,省信用聯社黔東南州辦事處既為了解決農民子女提供助學消費貸款,幫助農民子女順利完成學業,推進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金融機構拓展業務空間,優化信貸結構。
凡是黔東南籍考入普通高等學校或在讀的經濟困難學生家長,均可向當地農村信用社申請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信用社在接到貸款申請7個工作日內應給予答復,對符合條件的在10個工作日內發放貸款,貸款額度和期限由各縣(市)信用聯社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貸款人家庭經濟狀況確定,累計貸款原則上不超過6000元,特殊情況除外,利率按照農戶生活貸款標準給予一定優惠。據悉,2004年全州農信社助學貸款600余萬元,今年計劃在全州發放助學貸款3600萬元。
助學貸款,采取延長助學貸款鏈方法,按照貸款人家庭實際情況,配套發放生產貸款,支撐學生家庭發展生產經營,增加收入,以促進貸款的回收。配套發放的生產貸款額度、期限由各縣(市)信用聯社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產業政策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辦法確定,利率按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執行。
又訊 凱里市農村信用聯社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創造出支持和服務“三農”的小額信貸,信用約定,聯保貸款三大金融品牌,開創了經濟金融互動,社農雙贏的可喜局面,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去年,該社首次實現利潤650萬元。今年各項存款8個億,支農貸款達5.6億元。
為了讓信貸支農真正“支到實處,扶到點子上”,該社推出信用卡和信貸證的信貸管理辦法,持證農民在旱情、水災嚴重的關頭,用證像存款一樣方便地獲得貸款度過難關。
家住灣溪的廖尚先談起與信用社貸款的事,至今仍激動不已。去年5月,無事可做的廖尚先看準了養豬的行當,可是到哪兒籌錢呢?正當他愁眉不展時,有朋友建議他到信用社試一試,信用社知道情況后當天就派人到家調查,并給予了5萬元的貸款。如今廖尚光在高溪馬福井創建的母豬養殖場共有大小長白豬189頭,每月賣豬收入不低于12000元。
黔東南州金葉復合肥廠自一九九八年成立以來,信用社累計支持發展資金上千萬元,使該廠生產的“凱豐”牌各種肥料得到市場認可,企業也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廠發展成為年銷售突破萬噸,實現銷售收入千萬元,該廠生產的復合肥被農戶譽為“莊稼的牛奶”的美稱。
成立于2004年的凱里市豐達牧業有限公司,是凱里市一家上規模的畜牧企業,目前已種草220畝,養牛200頭,這是信用社貸款50萬元為扶持企業形成規模,以達到j帶動周邊農戶發家致富,解決農民富丁二勞力,增加農民收入,收到良好經濟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