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已成為居民除金融資產外最重要資產
本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溫源)中國人民銀行今日發布由其房地產金融分析小組完成的《2004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分析了房地產金融風險的六個集中表現形式。指出要利用稅收手段限制投機性購房和短期炒作行為;提倡節約使用住房的消費理念;商業銀行應加強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審查,規避房貸操作風險。
報告透露了以下事實:2004年,房屋銷售價格較快上漲,但土地價格增幅下降,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進一步回落;中低價位、中小套型住宅供應比例偏低;投資性購房需求增長較快,部分境外資金流入國內熱點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大量土地已經出讓,但開發進度較慢;房地產投資到位資金增幅下降,但房地產貸款增幅較高;從對房地產開發商的貸款看,雖然對政府土地儲備機構貸款等地產開發貸款較快增長,但住房開發貸款2004年以來月增幅連續回落,造成房地產開發商貸款增幅減緩;從個人購房貸款看,增幅雖緩慢下降,但依然維持高增長,個人購房貸款呈現以下特征,一是集中于少數重點城市和熱點地區,二是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快速增長,三是個人購房貸款的不良率較低。
報告也揭示當前房地產金融風險集中表現為:一是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過熱加劇市場風險,二是房地產開發企業高負債經營隱含財務風險,三是“假按揭”凸顯道德風險,四是基層銀行發放房地產貸款存在操作風險,五是土地開發貸款有較大信用風險,六是房地產貸款法律風險加大。
報告特別指出,為支持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發揮其支柱產業的作用,應堅持突出重點、區別對待的原則,利用稅收手段限制投機性購房和短期炒作行為;要提倡節約使用住房的消費理念,鼓勵中小戶型住房的消費。加強城鎮廉租住房制度建設。走節約型房地產業發展道路,提倡節地、節能、節水、節電,在房地產開發和消費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為及時防范和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商業銀行應加強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審查,規避房貸操作風險,防范“假按揭”風險,完善懲戒機制,加強利率風險管理。完善住房置業擔保制度,進一步研究制定房貸保險制度。
報告還透露,城鎮居民按戶計算的住房自有化率已達80%以上,建筑和房地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接近10%。房地產業給居民提供了新的資產形式,住房成為除金融資產以外,居民持有的最重要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