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地捫侗寨(資料圖片)

圖:在具有鮮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地捫侗寨前,一支侗族樂隊正在演奏(新華社資料圖片)
本港訊 已有1000余年歷史的黔東南州黎平縣茅貢鄉境內地捫侗寨,4月14日凌晨4時20分左右該村中部突發大火。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大火殃及該村3個村民小組,致使39棟房屋被燒毀,42戶233人受災,緊急破拆房屋29棟,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3萬余元,一位七旬老人吳某因逃生不及,不幸葬身火海。目前,當地有關部門正在調查確定起火原因。
“數公里外就已看見沖天大火映紅了半個夜空。”據從茅貢鄉趕去救火的當地居民介紹,獲知地捫寨發生火災后,他們迅速趕往該地撲火,很遠便看見村寨上方火光沖天,濃煙滾滾。進入寨中,聞見空氣中彌漫著嗆鼻的味道,噼里啪啦的燃燒炸裂聲此起彼伏,寨中木屋劇烈燃燒,連成一片火海,火借風勢,肆虐的“火魔”不停向四周蔓延……由于火勢猛烈,村民們只得在小水溝邊上站成一排,用水桶提水互相遞傳的方式向尚未著火的房屋木板上潑灑,以期阻擋蔓延的大火,被炙烤的木房在一桶桶水的澆淋下騰起了濃濃的霧氣。
事發后,當地黨委、政府與有關部門人員迅速趕往火災地,與村民一道滅火,并緊急破拆緊鄰已著火房屋四周的29棟木房,以真正有效阻止火勢的蔓延。與此同時,當地消防部門從相距46公里的縣城緊急趕來,用高壓水槍將火勢壓了下去,經一番努力,才將大火完全控制。
當地村民稱,當時,最早發現火情的一位村民在睡夢中被刺鼻的濃煙嗆醒后,趕緊披衣跑出屋子,一出門便看到了燃起的火苗,村民大呼“著火了!”,其他人聽到他的呼叫聲,都紛紛從家中逃了出來,有人甚至來不及換上暖和一點的衣服。
事后村民獲知,大火是凌晨4時許從該村一七旬村民家中開始燃燒的,當時,該村民因生病在家,不及逃出便葬身火中。隨后,大火一家接著一家,將寨中數十棟木屋連成了一片火海。
目前,當地相關部門正有序地處理善后工作,具體起火原因還在進一步確定中。據當晚8時許當地有關部門初步統計,火災共燒毀房屋39棟,緊急破拆房屋29棟,有42戶233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43萬多元。
相 關 鏈 接
黎平西線最大的侗寨—地捫侗寨,該寨位于黎平縣茅貢鄉境內,地處清水江支流源頭的大山深處,距離縣城46公里,全村分為5個自然寨組成,共有500多戶,2300多人,全部為侗族。是侗族原生態文化保存比較完整,而且具有鮮明侗族文化特色代表性的侗族村寨。地捫,是根據侗語音譯的地名。地捫直譯為泉水不斷涌出的地方,意譯即村寨發祥、人丁興旺的地方。根據地捫侗族古歌傳唱的內容,唐朝時期就在此建寨,這里至今已有1000余年的歷史。
在以地捫為中心的侗族文化社區內,每個村寨都保存有完整的侗戲班子,逢年過節都要演出侗戲。目前,這個侗寨比較活躍的侗戲班子有近30個,保存著完好的侗族原生態文化。除了侗戲外,這里的物質文化資源還有花橋群、禾倉群、紅豆杉群、古井、古道、古建筑等,非物質文化資源有侗族大歌、原始造紙技術、傳統紡織印染技術、刺繡技術、傳統特色飲食等。因而,民間藝術極其豐富的地捫,堪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