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鋒
近日,筆者在岑鞏縣龍田鎮人口計生干部楊勝勇的書柜正中看到,書柜中放著一個32開、300多頁、牛皮紙封面的記事本。從事人口計生工作十幾年來,他記下的工作日記有幾十本,可惟有這一本,他一直珍藏著。
“1997.9.1 劉軍(獨子戶) 120元 ”
當第一頁這幾個字映入筆者眼簾后,楊勝勇道出了這本日記的緣由:
那是1997年9月1日,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我,在龍田鎮計生辦上班,那時正是開學報名的時候,學生陸續到學校報名,學校規定,新書優先發給交清學費的學生。
下午,劉軍的爺爺找到我。“楊干部,我是劉軍的爺爺。”老人看了看我,欲言又止。最終,他還是低聲對我說:“楊干部,您可能不知道,劉軍他爹三年前一次車禍殘疾了。開學前,軍娃媽又住院了,沒學費還未報名,他是獨生子女戶,你幫幫忙,有錢了我們一定還你。”
聽到老人的話,我心里一緊。馬上說:“你先拿120元去給劉軍報名,不夠我再想想辦法……”
“楊干部,請您放心,我們三個月內一定湊齊!”老人打斷了我的話。當時我一個月只有150元的工資,但又不能耽誤劉軍的學習呀。
這時,劉軍不知從哪兒突然冒出了,高興地跳起來了,老人黑瘦的臉上露出了笑意。“我有新書了,我也有新書了……”劉軍高興的樣子和歡快的聲音堅定了我做好人口計生工作的信心,更堅定了我幫他們的決心。
“2000.9.10 吳小琴(雙女戶子女) 180元”
筆者又翻開了一頁,這篇日記又勾起了楊勝勇的回憶:
那是2000年9月,我到天馬鎮杜麻村駐村,聽該村的一位大爺說,吳小琴開學后一個多星期還沒去學校報名,我和村主任步行了10多公里山路來到吳小琴家。去了才知道:一個多月前,小琴的爸爸上山挖藥材時不幸跌下山谷摔死了,辦完喪事,家中已是一貧如洗。我們磨破嘴皮,承諾為小琴擔保學費,小琴媽媽才同意讓小琴繼續去學校讀書。我墊付了吳小琴一學期的所有學費。后來,學校領導獲悉后,將吳小琴初三的所有學費全免了。后來,吳小琴初中順利畢業,考入了凱里振華中學。
楊勝勇的每一篇日記背后都有一個難忘的故事。10年來,他從計生站到計生辦,調了好幾個鄉鎮,也搬了好幾次家,書籍丟了不少,可這本日記他一直珍藏著。
日記中全是一些小事,但正是這些小事,讓農村計生“兩戶”把楊勝勇和他的同事看成了“恩人”,特別是計生特困戶的孩子因他們的幫助而完成學業。
十幾年下來,楊勝勇的《工作手冊》也寫滿了整整三本,共記下了1000多篇日記,有資助農村計生特困“兩戶”子女學費的,有資助生活費的,有買學習用品的,還有給手術對象墊車費、購買營養品的,也有的記著老百姓給他送三斤白菜、兩斤紅薯的或者是還錢的。每每看到這些,楊勝勇就能找到心靈的慰藉、情感的支撐和上進的動力。
2004年9月17日,他收到了吳小琴從廣東寄來的一封信。信中說:“要是沒有楊干部的幫助,我可能讀不完初中,上不了高中,更別說還能到比亞迪汽車公司當主管了。我能有今天的成就,要衷心感謝楊干部及所有幫助我的人。雖然我這輩子當不了人口計生干部,可我一定做一個像您一樣努力幫助困難學生及困難群眾的人,更希望所有的農村特困計生家庭子女不再因為一時交不起學費而失學……”
2004年4月,國家出臺了計生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縣里也出臺了有關政策,徹底解決了農村計生特困“兩戶”子女的入學困難。2007年2月,楊勝勇把這一消息告訴了吳小琴,隨后收到了她的電子郵件。吳小琴在回信中說:“我們的愿望終于實現了,還是國家政策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