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雷山千戶苗寨西江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博物館、觀景臺、風雨橋等景區項目建設正緊鑼密鼓地進行。預計到9月中旬,西江將以全新面貌展現苗族文化魅力。
與此同時,凱里郎利至雷山西江公路建設,凱里西出口民族文化園建設,雷山、凱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包裝改造工程,20個民族文化旅游村寨的消防試點工程,8個民族文化旅游村寨的二次開發等建設項目也正緊張進行中。
“抓住省第三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黔東南召開這一機遇,我們從軟件、硬件兩方面提升黔東南旅游形象,彰顯黔東南原生態文化魅力。”一位分管旅游的領導向我們介紹。
黔東南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為世界十大“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旅游目的地首選地之一,是“世界苗侗原生態文化遺產保留核心地”,被譽為“原生態博物館”、“人類疲憊心靈的最后家園”。境內生活著苗族、侗族等33個少數民族,民族風情濃郁,自然生態保存完好。近年來,獨特的歌舞、服飾、節日、飲食、建筑等享譽國內外,原生態民族文化已成為黔東南旅游的一塊金字招牌。
針對年初雪災對黔東南州旅游造成的損害,黔東南州安排了3200萬元專項資金,對受災的景區景點和民族文化旅游村寨進行修復整治,現已基本恢復正常接待水平。同時,繼續鎖定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滬“三大”客源市場,分別與北京神舟旅游集團、上海春秋旅游集團、深圳華僑城旅游集團達成了點對點的旅游產品促銷合作框架。今年1至5月,黔東南州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08萬人次,同比增長45.19﹪,其中,入境游客2.5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4.8億元,同比增長51.68﹪。
圍繞省旅發大會的召開,黔東南州已投入5000萬元啟動實施了相關項目,規劃建設了集苗侗文化、旅游商品展銷、民族演出為一體的凱里民族文化園,預計今年8月完成苗侗特色建筑和環境建設等第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對黔東南州民族體育館以及凱里市,進行民族文化特色改造。同時,加大對凱里、雷山、黎平、榕江等縣市和西江、肇興、隆里、郎德等民族旅游村寨的整臟治亂工作力度;對全州65家旅游接待賓館飯店、19家旅行社、68家餐飲點、23家購物點、21家娛樂點和4家車船公司,針對“吃、住、購、行、游、娛”六個方面開展培訓活動。據統計,從2007年至2008年5月,黔東南州旅游實現“三無”,即無投訴、無事故、無信訪。
為了完善進入西江的路網工程,黔東南州貸款投資5000萬元啟動了凱里郎利至雷山西江的公路建設,并按照國際標準配套完善標識、綜合旅游驛站、觀景亭等項目,打造郎西旅游產品路。工程預計8月底完工,凱里至西江公路里程將縮短36公里。還投資400多萬元實施了白碧河口至平樂連接西江的公路建設,使凱里、南花、郎德、雷山、西江、郎利實現交通便捷、安全、舒適的環線連接。
(陳丹 熊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