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廣州城區調查發現,市面上治療鼻炎的噴劑,林林總總,良莠不齊。其中十余種鼻炎噴劑,無一例外地以“苗藥”自詡。
苗族分布于貴州、湖南、云南、廣西等地。在與疾病作斗爭的漫長歷史中,苗族人民創造了豐富的醫藥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苗藥三千,單方八百”,用這句話來形容黔東南民族醫藥資源的豐厚,一點也不為過。在傳統醫學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苗藥因為獨特治療效果,可以輕而易舉地抓住消費者的心。
苗藥專家、貴州黔東南州中醫院副院長郭偉偉說,“苗藥是塊處女地,是中國傳統醫藥的寶貴遺產,民間許多苗藥方子治療效果非常好。”
例如,傳統苗藥治療鼻炎,是取藥粉吹藥進鼻腔,同時還要在鼻梁上外敷,對治療鼻胛肥大有很好的療效。
再如鵝不食草,在中藥里面是噴鼻子、通竅的,而在苗藥里主要是治風濕——民間在大量的實踐中,苗藥就被發現了和中藥不同的療效。
但郭偉偉說,“優鼻”的成分辛夷花、蒼耳子等,都是治鼻炎的常用中藥,根本不能稱為苗藥。
近年來,以苗族藥為代表的貴州民族藥工業,成為該省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此同時,受暴利驅動,近年來苗藥被當作了炒作的概念,市場上出現了假冒苗藥的新動向。
“有人打著苗藥的幌子,利用國家對民族醫藥的保護政策鉆空子。”郭偉偉為此非常擔憂。“一顆老鼠屎,會壞了一鍋羹。”他說。
“就是有人要做這種飲鴆止渴的事情。”貴州中醫學院副院長楊柱說,一些廠家打著中藥、苗藥的旗號,里面添加西藥,在醫藥界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情。
楊柱說,苗藥是國粹,要努力保護,促進其健康正常的發展。炒“苗藥”概念可在短期內成就一個企業,但卻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毀掉整個苗藥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