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作為民族民間傳統食品,黎平侗鄉的燒魚已名聲在外。侗鄉有句俗話:“家有千擔萬擔(糧),切莫燒魚下飯”,說的是燒魚太好吃,刺激食欲,增加飯量。
黎平侗鄉燒魚的制作方法是:每年稻谷收割之后禾谷將折割之時,禾谷田里放養的鯉魚又肥又大,是燒魚的最好時節。此時,侗家人便會邀約親朋好友上山,放田捉魚。首先,在田邊坡角生好炭火或柴火,用削尖了的小木棍將一條條鯉魚從魚腹穿通魚嘴,制成三、五條一串的魚串,將魚串架放在炭火或柴火上燒烤,待魚鱗翻烤成焦黃,魚油溢出即可。同時,將鮮辣椒、西紅柿放在炭火或柴火上燒烤熟后,搗碎放在盆里或碗里,將姜、蒜、蔥、花椒、鹽巴和從坡上采摘的“嗎瑙”、“民國菜”等近10種純天然野菜為佐料一起拌入其中,做成辣椒蘸水,將燒魚去刺放進蘸水里。然后,用稻草鋪成“飯桌”,擺上蘸水、燒魚、糯米飯、純米酒,大家席地而坐,慢慢品嘗著燒魚、野菜、米酒、糯米飯等的美味,不一會,猜拳聲、酒令歌聲、戲鬧聲隨著山風回蕩在山坡田野,其樂融融,別有一番風味。
秋后的稻田鯉又肥又壯,而燒烤過的魚皮又脆又香,里層的魚肉甜甜嫰嫰,再配以鮮嫩山野的蘸水,著實鮮美可口。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旅游業的快速興起,黎平侗鄉燒魚這一傳統的美味佳肴,已不僅極限于秋后季節燒制食用,也不只在野外燒制招待親朋好友。現在,不論是哪天,只要你想吃燒魚,隨時可在城鄉的大小餐館都能吃上。同時,侗鄉燒魚還登上了接待國內外嘉賓的大雅之堂,顯示出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唐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