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榕江縣一紙紅頭文件把僅有初中文化的楊秀珠、楊秀梅姐妹倆錄用為教師。
榕江縣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1985年率先在車民小學開展民族音樂進課堂,如今已在許多中小學推廣,效果很好。為了解決民族音樂師資不足的問題,該縣決定從民間優秀歌手中破格錄用,充實到教師隊伍中,安排在開展民族文化進課堂的學校工作,今年首批錄用了三名。
楊秀珠、楊秀梅的家在侗族大歌藝術之鄉——榕江縣栽麻鄉宰蕩村,父母是當地有名的歌師,2007年被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而楊秀珠、楊秀梅從小就成了好歌手,2006年、2008年連續兩屆被選拔參加央視青歌賽,2006年隨國務院新聞辦組團赴韓國演出,2007年隨文化部組團赴西班牙開展文化交流演出。
另外一名被錄用為教師的侗族女歌手是陸愿梅,同樣是2006年青歌賽上獲得原生態唱法銀獎的蟬之歌組合和今年摘取第十三屆青歌賽大合唱銅獎的侗族大歌組合中的得力干將。
如今,她們都已走上工作崗位,陸愿梅被安排在“天下第一侗寨”三寶侗寨的中寶小學任教,楊秀珠、楊秀梅分別被安排在大歌之鄉宰蕩村和“深山明珠”大利村小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