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是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保留的典范地,是現(xiàn)代人類文明價值的典范,黔東南的美麗超乎想象”——余秋雨
假如你想暫時擺脫城市的喧囂,假如你想讓疲憊的心靈獲得短暫的休整,假如你想回歸一次大自然,假如你是一位攝影愛好者,黔東南絕對是一個極好的理想去處!


金秋十月,我們驅車進入了黔東南的精華段。車循江邊的盤山公路千回百轉,江邊時有村寨,寨前是一簇一簇的鳳尾竹;在層層的梯田里,農人收獲著成熟的稻穗。走進苗鄉(xiāng)侗寨,步步成景,我用相機享用著視覺的盛宴。
西江千戶苗寨
西江位于凱里的東南,是凱里周圍規(guī)模最大的苗寨,約有1000多戶人家,所以稱為“千戶苗寨”。村前寨后青山綠水,環(huán)境優(yōu)雅,田園風光與民族風情融為一體。這里是苗族歌舞之鄉(xiāng),節(jié)日多、規(guī)模大,內容豐富。西江苗寨大多是木吊腳樓,可在苗家吊角樓美人靠(涼臺欄桿,苗家稱為“美人靠”)上觀千戶苗寨萬家燈火。
從江岜沙
從江邊的高山之巔上,生活著“拒絕現(xiàn)代文明”的岜沙人(俗稱黑苗),其裝束、生活、風俗習慣與幾千年前無異,男子均佩刀槍,民風剽悍。“岜沙”苗語的意思是“草木繁多”,岜沙人身穿一種藍紫色泛著光的布料很有特點。據說是一種叫藍靛的植物在自己織的土布上染成,并且在染制時還要加入雞蛋清,這樣染后的布既有光澤又能防雨。


肈興侗寨
苗人尚武所以依山建寨,易守難攻,侗人愛美故伴水而居。一進寨子我就被這里的氛圍所迷醉,急忙奔進寨子,隨意的到處遛達。鼓樓是侗寨的標志性建筑,同時也是家族聚會的地方,肈興有五個鼓樓分布在寨子的四周。一條小河逶迤穿過寨子,河上時有躲風擋雨的風雨橋,也是談情說愛的浪漫之地。穿行于寨子里的窄巷,走在那些花街古道上,有種感覺,猶如穿行在歷史中,讓思緒漫步在昨天和未來之間,心淡淡的,清清的……滿眼見到的是侗家人平靜安詳的生活,有的織布、有的紡線、有的繡花、有的堾米,她們那種平淡的快樂感染著我,讓我心醉!
隆里古城
隆里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是一座亦兵亦農、能防能戰(zhàn)的軍事古城堡,是明代軍事制度——衛(wèi)所制的遺存之物。古城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的規(guī)劃布局和古建筑群,其街巷全用鵝卵石鑲成花街地面,古老市井遍布其間,其傳統(tǒng)文化有由儺戲演化而來的玩花臉龍為中國獨有。


天柱三門塘
三門塘村是清水江邊一個古老的侗族村寨。三門塘現(xiàn)存的古碑、庵廟、宗祠、橋亭、民房、街道和民間歌謠、傳說故事、語言服飾、風俗習慣、鄉(xiāng)土建筑中,可以看到民族文化、荊楚文化、嶺南文化、耕讀文化、建筑文化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明顯痕跡,構成了三門塘特有的多元文化現(xiàn)象。
(顧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