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新聞事業小史
黔東南新聞事業小史
□羅茜
紅軍長征時期,由鄧小平同志主編的《紅星報》堅持出版。紅軍進入貴州、進入黔東南后,該報曾對黎平會議以及紅軍在貴州、在黔東南相關縣市的活動進行報道,這算是黔東南境內最早出現的革命報刊之一。
此外,在大革命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時期,活動在黔東南境內的地下黨組織印制了大量的宣傳品,宣傳黨各個時期的方針政策,積極地傳播了革命思想。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立后,1959年2月1日,中共黔東南州委機關報《黔東南日報》(今名)創刊,創刊時名為《黔東南報》。但是,該報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到1960年9月29日因故?V钡1984年7月23日才得以復刊,為四開四版,全國公開發行。1994年更名為《黔東南日報》,2004年1月1日改為對開大報,2008年1月1日改為彩色版面,同年,《黔東南日報》還推出了縣市專版,這不僅增加了報社的收入,也給各縣市提供了更好的新聞報道平臺。
從創刊到復刊,《黔東南日報》都是黔東南境內唯一一份公開發行的報紙,可謂一枝獨秀。但是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之后,這種局面被打破,那就是因為有了《凱里晚報》。凱里晚報創刊于上個世紀90年代早期,為中共凱里市委機關報,初名為《凱里報》(內刊),由于市委對這張報紙高度重視,積極創造條件讓高報進入全國正規出版發行的報刊序列,1994年,這一愿望得以實現。黔東南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在這一時期能創辦出一張公開出版發行的報刊,這在黔東南新聞事業史是值得書寫一筆的。
《凱里晚報》獲得正式刊號后,打破了黔東南日報一統天下的局面,兩者在新聞采編上業務有來往,但在廣告、發行上競爭激烈。從培養人才的角度來說,《凱里晚報》培養了大批人才,分布在新聞、黨政等多條戰線上,有的正在擔任某一單位或者區域重要領導職位。
2003年,國家推行報刊整頓,按照《凱里晚報》的條件,是被整頓之列,由此,當時有人力主將《凱里晚報》并入《黔東南日報》,先將刊號保住,再圖進一步發展。還有作了這樣的設計;將《凱里晚報》并入《黔東南日報》后,改編成為《黔東南晚報》,非黨報性質,面向廣大通市民,反映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為黨政領導和群眾均喜聞樂見。
但是,當時凱里市有自己的想法,并不同意合并,當時最主要的思潮是黔東南是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凱里市在其范圍,當然也屬于少數民族區域,只要通過各種社會關系爭取,應該能將《凱里晚報》保住。但是,最終的結果是在2003年12月31日,《凱里晚報》被剔出了全國公開出版發行的報刊序列。
至今不少媒體同仁憶及此事,都甚為惋惜,感嘆最多的聲音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將《凱里晚報》并入黔東南日報,不失為一條良好的策略。
《凱里晚報》被整頓后,走入“地下”,轉變為《新凱里》(內部出版)。目前,在黔東南境內,縣級內部贈閱的報刊除了《新凱里》,還有黃平縣的《且蘭黃平》、丹寨縣的《今日丹寨》、鎮遠縣的《鎮遠報》等。
在黔東南新聞事業史上,“有聲”手段發展雖然時間較晚一點,但是發展情況并不遜于報刊。從1975年到1985年間,是黔東南州廣播電視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里,黔東南有了第一座無線廣播轉播臺--凱里706中波轉播臺,第一座電視差轉臺,即凱里小高山電視差轉臺。1981年,雷公山調頻電視轉播臺投入使用,黔東南州16個縣市都以其電視信號作為信號源收轉。1985年以后,各縣相繼建立了調頻廣播。1986年,凱里市建成全州第一座衛星地面收轉站,相繼各縣都建立了衛星地面收轉站,衛星電視信號取代了雷公山調頻電視轉播臺的信號,電視轉播質量有了質的飛躍。據統計,截止2007年,全州已建衛星地面收轉站304684座,全州有線電視用戶494958戶,有線電視入戶率為45.27%。截止2008年底止,全州廣播綜合覆蓋人口349.27萬人,廣播綜合覆蓋率為78.55%;電視綜合覆蓋人口419.65萬人,電視綜合覆蓋率為94.41%。
2009年,也是黔東南廣播電視史乃至新聞事業史上值得津津樂道的一年。首先是3月份開通了數字電視,電視服務功能大大增強;其次是10月1日凱里人民廣播電臺正式開播,凱里的“媒屆”又增添了一位“小兄弟”。
新華社、貴州日報、貴州人民廣播電臺、貴州電視臺等都在黔東南設立記者站或者曾經設立過。早年新華社貴州分社在黔東南州配備有專職的采編人員,后來取消。如今也配有專職記者聯系黔東南。貴州電視臺也曾設立過黔東南記者站,但后來也撤走,記者站的工作和業務,交由黔東南電視臺辦理。貴州日報、貴州人民廣播電臺在黔東南的記者站至今健在,而且實行規范化管理,發展勢頭良好。
目前,在黔東南設立經省新聞出版局批準、具備正規記者編制的記者站的媒體除貴州日報、貴州人民廣播電臺外,還有貴州都市報。
當今社會已進入網絡時代,網絡媒體異軍突起,迅速占領了媒體市場,有專家斷言:今后,報刊、電視、廣播電臺無一例外,都要被網絡媒體所取代。
目前,黔東南州內沒有具備新聞采編權和發布權的網絡媒體,但是黔東南網絡媒體的發展卻很迅速。2003年底,黔東南信息港順應歷史潮流,運用而生,隨后,凱里信息港、網上黔東南、黔東南人民網等網站也紛紛拋頭露面。凱里信息港走過的路不長,約在2006年左右被貴州信息港吞并并改名換姓。目前,在黔東南境內具備新聞、信息轉載權的網絡媒體僅有黔東南信息港和網上黔東南。
據悉,目前在黔東南從事新聞、信息業務工作者有近萬人。
(部分資料來源于黔東南日報,不妥乃至錯誤之處,請批評指正)
(本文作者為貴州都市報黔東南記者站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