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局官網公布日本核輻射物首次登陸我國后
3月26日國家核安全局消息,設在黑龍江省饒河縣、撫遠縣、虎林縣的三個監測點的氣溶膠樣品中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初步確認系來自日本核電站事故放射性物質的釋放。3月27日16時,繼續發布核輻射測量結果表明我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空氣吸收劑量率各項數據均正常,監測結果表明日本核電事故未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產生影響。
據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陳竹舟表示,根據氣象資料,目前大氣環流大的方向是由西往東的,但日本東北部有一個小環流,把極微量的放射性污染物帶到了我國。這是一個初步判斷。陳竹舟表示,隨著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我國有可能監測到放射性水平增高,但這并不等于會影響環境和健康。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員會委員、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陳曉秋研究員表示,現在還不能完全判定是直接從日本過來,還是繞了一圈過來,或者是其他原因。如果說能側刀放射性碘,那么后期的監測應該伴隨著其他的核素也應該能夠測得出來。這才能夠證明是由于福島事故造成的影響。陳曉秋指出現在監測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的數值水平及其微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3月27日鳳凰衛視消息,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的一個輻射觀測站測到從日本福島核電站飄散過來的微量輻射,此前加州、科羅拉多、夏威夷以及華盛頓州都曾通報測得微量輻射。輻射觀測站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來自日本福島核電站外泄的放射物,而輻射量遠低于危險程度,不需要擔心。
與我國和美國等國家透明化公布核輻射檢測結果形成鮮明對比的,越來越多的國際傳媒認為,福島核事故的嚴重程度已被日本政府隱瞞,日本政府是不是有意隱瞞福島核電站的災情?日本將福島事故定為4級,但包括法國核安全機構在內的多家機構,已經將福島核危機上調到6級(最高為7級)。日本新聞網昨日報道,發生核泄漏危機的福島核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涉嫌向搶險員工隱瞞核電站內輻射量,令被媒體稱為“福島死士”的搶險員工不慎遭到高輻射。
很多網友認為,在重大事件面前,政府應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公開信息以正視聽,而不是還在糾結于“開通氣會還是發布會”,并由此反思自己的新聞發布制度是否合理。“我國核安全局每天兩次在官方網站向全體國民實時公布真實放射數據檢測結果,體現了政府對民眾的最大信任,也是政務公開和政務網絡應用的重大提高”。作為從事開放式互聯網創業平臺經營的際通寶負責人發表觀點,只要在經濟領域內給我們際通寶這樣的網絡機構寬松的環境,利用互聯網優勢在經濟領域中傳遞的信息透明度肯定會越來越強,電子商務在經濟中的作用肯定會越來越大,但作為社會重大事件,政府部門要根據情況做到透明公正的確是有難度的,可喜的是我們國家作為服務性政府的職能正體現的越來越好。
作為地方政府代表的深圳市在互聯網在政務公開中的應用就走在了前列,其將建立突發事件快速發布信息機制,在重大事件發生后于第一時間在網上發布權威信息。其觀點認為對重大突發事件,公眾歷來十分關注,如果諱莫如深或者遮遮掩掩,往往事與愿違、適得其反。特別是在當今通信手段發達的情況下,還容易傳播不實消息,引起人們的猜測和恐慌,滋生不必要的矛盾。在媒體時代、網絡時代、公民監督時代的語境下,許多政務信息、重大突發事件不“奉告”是不可能的,“捂蓋子”是現代政府執政之大忌。
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巡視員孫輝在其題為《深入推進政務公開 提高中央銀行公信力》的署名文章中表示,央行把政務公開作為提高央行公信力的重要舉措。建立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堅持政務公開工作與業務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進。各級分支行正確處理落實好總行工作部署與地方政府要求的關系,努力發揮分支行政務公開工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只有發揮從政府部門、監管機構、企業、民眾等社會各階層的各種力量,我們和諧社會的基礎才能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