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妻“談判” 年夜飯到底在哪里吃
![]() |
資料圖片:2008年2月6日,一家四口在上海一家酒樓內吃過年飯”。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
![]() |
2009年1月22日,圖表:預定年夜飯“四注意” 新華社 發 |
新年將至,年夜飯成了人們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除夕年夜飯歷來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一頓飯,這頓飯到底在哪里吃?一些專家和市民表示,除夕之夜的年夜飯是春節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項,是中國人全年吃得最長的一頓飯,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家庭宴會。因此,年夜飯還是在家里吃為好。
年夜飯從家里“搬”到飯店里
“過春節呀,最不能缺的就是這頓年夜飯。可現在很多人都不愿下廚煎炒烹炸了,太累!我家就是想圖個團聚、喜慶,更要方便。”在天津一家機關工作的張女士的話代表了眾多市民的心態。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了到餐館酒店吃年夜飯。每到除夕,大小酒店紛紛爆滿,甚至需要早早預訂。
“年夜飯都訂滿了。”記者日前走訪天津市大中型餐飲企業,發現今年的年夜飯市場十分火暴,很多飯店餐館預訂已經滿員,不少消費者無奈之下選擇預訂大年三十的中午飯,和親戚朋友們一起出來聚會。
天津狗不理集團董事長張彥森介紹,狗不理在天津的11家門店的年夜飯幾乎全部預訂滿了,正月期間的預訂率也非常高。
天津市烹飪協會最近調查了這個市餐館年夜飯的預訂情況,所調查的100家餐飲企業年夜飯預訂已達到42000桌,調查的結果都是“火暴”“滿員”,再有顧客有預訂的需求都得“想辦法擠一擠”。
記者從天津百餃園了解到,為了滿足顧客的需要,百餃園設計出兩套時段,除夕16時30分到19時接待第一撥預訂客人,19時30分以后接待第二撥預訂客人,即使這樣安排,目前這兩個時間段都已沒有空位。
小夫妻“談判”去誰家吃年夜飯
小夫妻去誰家吃年夜飯?隨著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們陸續建立家庭,這個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眼下正成為不少年輕夫妻及兩家老人之間矛盾的導火索。因為處理不當,有的已把這個兩人之間的“內部事務”升級為兩家人的“外交爭端”。
去誰爹媽家吃年夜飯這個難以調和卻又無法回避的矛盾愈顯突出。因此,年三十到底該去誰家吃年夜飯,成了小夫妻們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小夫妻通常會采取以下幾種方案:雙方父母都在身邊的,年三十晚上干脆約到一起吃團圓飯,要么就一晚跑兩家,吃兩頓年夜飯;父母不在身邊的,一年換一家,今年去你家,明年去我家;還有的采取“抓鬮”的形式,也有人索性避開矛盾,干脆誰家都不去,兩個人自己過。
天津市民張軍和愛人在各自家中都是獨苗。每年因為該去誰爹媽家吃年夜飯而爭吵。有時因為意見達不成一致,干脆哪家也不去。今年春節,小夫妻考慮到雙方父母的感受,決定把雙方父母都接到自己的小家來過年。
張軍告訴記者:“家里雖然擠點,但有氣氛,熱鬧,過年不就圖個團圓嘛。我和愛人打算下廚為老人們露一手。”
年夜飯還是要在家里吃
“很喜歡和家人一起動手準備年夜飯,那種感覺很溫馨。雖然有些麻煩和辛苦,但我覺得很值得。畢竟,這是一年才一次的年夜飯嘛。”市民王女士這樣對記者說。
“我還是喜歡在家里做年夜飯,一是干凈衛生,吃著放心;二是想吃什么就做什么;三是便宜實惠。我前兩年也帶家人去飯店吃年夜飯,但就像結婚時的流水席一樣,就那十幾種菜,根本沒有選擇。另外,由于訂的人多,質量和味道也大打折扣,再加上就餐人多,喧嘩吵鬧,就餐環境也不是很好。而且,來飯店吃飯,急匆匆,鬧哄哄,來了就吃,吃了就走,少了那份人情味、親情味。”市民蔣先生對在飯店里吃年夜飯這樣評價說。
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表示,年夜飯是全年吃的時間最長的一頓飯,其目的在于減少守歲的枯燥等候,故而有意延長時間。而一些飯店因為經營需要,會規定就餐時間。這樣,吃年夜飯時的那種放松的心情、那種祥和的氛圍會大打折扣,甚至敗了興致。
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說:“年,我們每年都要過;年夜飯,我們每年都要吃。可是在嘗試過數碼年、旅游年之后,很多人卻不會過年了。吃過豪華宴之后,很多人卻不會吃年夜飯了。吃年夜飯不是個人的事情,它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增加親和力和凝聚力的一種方式。”
馮驥才進一步解釋說,中國人為什么過年?就是希望在一年里塑造一個團聚、歡樂、祥和與平安的生活。團圓、歡樂、祥和、平安,靠什么表現出來?靠年夜飯。中國人過年很有意思,年前由社會往家里跑,年后又跑回社會,除夕就是界限,所以年夜飯就顯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