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業上市融資還缺啥 產業鏈條有待明晰
中國文化報報道 《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發布后,有文化產業學者指出,“文化產業在政策層面上獲得了現代金融手段支持的全部可能,全面的金融扶持措施賦予朝陽產業在新的征程中振興發展的巨大空間。”有了明確的政策,有了良好的環境,中國文化產業和文化企業在融資方面還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就此,記者采訪了文化產業、金融等相關領域人士。
上市融資有困難也有空間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A股市場的文化產業類上市公司有19家(創業板2家),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1%,市值僅占A股總市值的0.6%。這些上市企業以圖書出版、報刊廣告以及影視制作等企業為主,缺少演藝類上市公司。
“大量的文化企業已經完成資源整合,只是還沒有獲得上市的機會。”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說。他建議政府部門將補貼資金變成“擔保資金”,為缺乏成功經驗的文化企業做風險擔保,保駕護航。“但是,政策性手段只能解決部分問題,中小文化企業的融資瓶頸還是需要在資本市場解決。” 陳少峰說。
今年3月底,上海證券交易所召開文化企業改制上市工作會議。中國證監會發行部副主任李慶應在會上表示,文化企業參與上市的數量非常少,這與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不相適應,也給未來文化企業上市留下了較大的空間。上交所副總經理劉嘯東表示,上交所將采取具體措施支持文化企業上市。目前上交所將針對10家比較符合條件的企業實行全程服務,在今年底和明年初報送監管層。
產業鏈條有待明晰
專家介紹,文化產業的發展包括3個關鍵因素:文化創意的生成、知識產權的利用和產業價值鏈的拓展。在創意生成階段,所需資金雖然有限,但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很難量化評估。在此階段,金融政策很難直接介入。
高科技、環境保護、低碳、旅游……這些產業都曾獲得金融支持,其成功經驗也為文化產業的融資提供了借鑒。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說:“產業價值鏈是當前中國文化產業最需要完善的環節,也是很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硬傷和痼疾。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是當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唯有如此,才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注入。”
向勇認為,文化企業只有依托產業價值鏈的增值模式,才能引導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等不同資金進入,通過利潤分紅、股權轉讓、上市等方式獲得投資收益。“財政政策、稅收政策、貨幣政策等金融政策,企業生命周期的成熟程度,企業家的創新意識以及促進個人文化消費的金融支持等不同要素組合到一起,才能構成成熟完善的文化產業金融生態環境。”
缺少服務平臺提供互動服務
“盡管文化產業獲得了一些信貸支持,但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的認識還不盡一致,甚至可以用參差不齊來形容。”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文化金融中心主任喻文益對記者說。
交通銀行北京分行、北京銀行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缺少中介性的服務平臺,提供雙向互動服務。在這樣一個平臺上,需要配備無形資產評估、信貸抵押風險分析等方面的專家隊伍。因此,盡管銀行業對文化產業的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沒有一個完善的公共服務平臺,其風險仍然無法降到最低。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指出,正是由于缺少針對無形資產的專業評估機構和評估體系,每筆具體貸款業務開展時仍然困難重重。
據交通銀行北京分行信貸部主任張鑫介紹,該行于2007年10月31日率先推出文化創意產業中小企業版權擔保貸款,主要面向政府重點支持的影視、出版、演出、藝術品經營、動漫與網游等行業的企業。張鑫告訴記者:“考慮到風險性,我們在支持文化產業方面始終小心翼翼,總體業務規模并不大。因為中小企業規模小、資產少,信用很難把握。”北京銀行中小企業事業部副總經理徐毛毛介紹,他們也在探索版權質押的貸款模式,比如采用22部影視劇版權打包的方式,支持華誼兄弟影視劇項目,但這其中仍有不少風險。
近年來,文化部與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先后簽訂了部行合作協議。文化部文化產業司也委托專業審計和評估機構,著手建立文化產業投融資優質項目資源庫和公共服務平臺。平臺將承擔文化部與相關銀行間已有的政銀合作任務,匯總、整理并公布各銀行服務品種的信息。
北京銀行是這個平臺的5家參與銀行之一。“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的成功搭建,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我們成立了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經營服務中心,并正在培養一些專門的產品經理。”徐毛毛說,“這些產品經理應該對文化行業比較了解,同時也熟悉金融信貸領域的規則。通過他們的工作,銀行和文化企業可以形成良好的對接。” 張鑫說:“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持,金融業對接文化產業的風險正在逐步降低。因為政策本身就是最好的信用。”(馬子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