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文化體制改革邁新步伐 正成為新經濟增長點
中國經濟網消息 日前,記者走進貴州省京劇院的排練大廳時,演員們正忙著排練演出劇目。老生唱腔渾厚,武生動作灑脫……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由原貴州省京劇團、貴陽市京劇院兩家同城同藝術門類院團整合而成的貴州京劇院,成立于2008年底。貴州省京劇院成立后,通過競爭上崗等一系列改革,活力進一步煥發,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如今的演出預約已經排到了一年后。貴州省京劇院的紅火是貴州文化事業興旺的縮影。2008年4月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以來,貴州省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有力整合各類資源;目前,全省41家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成功轉企改制,走向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去年貴州省文化產業的總收入超過160億元,文化產業正在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廣電網絡:搶跑行業市場
2008年3月,貴州省廣電網絡公司破除觀念、體制、技術、利益等堅冰,打破有線網絡“散、亂、差、小”的困局,率先破解“廣電第一難事”,實現一省一網,創造出全國廣為借鑒的西部樣本————“先整合運營、再資產重組”的“逆向操作模式”。
長期以來,貴州省廣播電視村村通、長期通工作“建設難,管理難,長效維護難上難”,如今借廣電網絡公司的資源整合效應,該省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進程加快,實現規模化、產業化,服務化水平大幅提升。貴州省已經先行一步,搶跑進入調整產業結構戰略發展時期。
去年,貴州省廣電網絡公司擁有有線電視用戶318萬戶,實現了縣級以上城市及部分鄉鎮213萬用戶的數字化整體轉換,并啟動了總投資20多億元的全省廣電綜合信息網絡建設工程,完成了3800公里干線建設,超過過去20多年建設的總和。
在經營上,貴州廣電公司打破以前單一的“我播你看”模式,轉變到網絡整合、數字化,從看電視到用電視的混合業態。今年,貴州省廣電網絡公司相繼與畢節、安順等地簽署農村廣播電視覆蓋戰略協議,投資數億元,計劃在明年春節前實現288個鄉鎮“有線電視縣到鄉的聯網,調頻廣播進鄉鎮響村頭,有線覆蓋與直播衛星覆蓋的長效維護服務機制”三位一體的農村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維護體系新模式。
貴州廣電網絡公司總經理劉文嵐告訴記者:“此舉為全國首創,將讓貴州省100多萬農村群眾提前看上、看好數字電視,聽好廣播。”
貴州出版集團:變身市場主體 實現多方突破
去年12月8日,擁有近20億元資產的貴州出版集團注銷事業法人資格,如期轉制成為完全面向市場的自負盈虧的企業,職工身份轉變為“企業人”。集團轉制半年來,職工觀念轉變,市場意識增強,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多方突破。今年上半年,在紙張漲價、培訓費用大幅增加的情況下,仍實現利潤5000多萬元。集團旗下的11家企業開始大膽嘗試多方面、多形式的對外開放與合作,不僅形成了文史類、旅游類、民族文化類、教育類圖書出版的強勢格局,還成功實現了數字出版、印刷、物資、房地產、經濟型酒店、內外貿易、旅游等業務的多元拓展。
資源整合給貴州出版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巨變。集團囊括了今年的國家三大出版獎項,有3種11本圖書入選“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同時在版權輸出上也取得了較好成效。
如今,貴州出版集團旗下各家出版社均有各自的精品圖書,數字出版不斷壯大。今年上半年,該集團推出的兩種版本手機雜志,日閱讀5萬多戶,下半年還將推出更多的手機出版產品,其數字出版平臺也正在籌建之中。
據了解,貴州出版集團已與該省部分高校達成初步意向,聯合投資教育產業;集團還將和文化企業進行廣泛接觸和組合,向出版業上下游和相關產業延伸。如今的貴州出版集團正從分散的、傳統的國有企業向一個規模化的現代出版傳媒企業轉變。
貴州出版集團公司董事長許明告訴記者:“深化內部機制改革,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抓好股份制改造是今年集團工作的重頭。”目前,集團正在為上市做準備。
貴州電視臺:改革帶來大跨越
家住貴陽市貴山社區的劉女士,每到晚上11點,就會鎖定貴州衛視,收看《人生》欄目。每晚收看《人生》已經成為貴陽乃至其他很多城市市民的習慣。
調查數據顯示,《人生》欄目目前穩居貴州衛視收視率第一,在全國35個城市收視網省級衛視同時段排名前五,高于貴州衛視電視劇3到4倍。《人生》欄目還曾創下全國省級衛視第2名的貴州衛視收視紀錄。
這樣的成績,是貴州電視臺近年來按照“事業產業分離、所有權經營權分離、制播分離”的原則,大力推進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新型文化市場主體的結果。
去年6月,由貴州電視臺注資1.2億元組建的貴州省電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統籌管理貴州電視臺電影、移動多媒體廣播等產業投資項目,積極探索、推進電視節目生產制作的“制播分離”,用新體制、新機制創新節目生產模式,打造有影響力的視頻內容提供商。《人生》欄目作為貴州省電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打造的第一個項目,完全按照市場化模式運作。
去年年初,籌建中的貴州省電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北京注冊成立北京馳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生》的制作,貴州電視臺向公司購買新《人生》節目,購買價格與節目收視率直接掛鉤。為提高節目質量,公司還從湖南衛視引入一支制作團隊,與貴州電視臺原有團隊整合,組成新的節目制作班底,員工薪酬與欄目收益緊密相連,多勞多得,按質取酬,極大地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熱情,保證了欄目的發展壯大。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貴州電視臺邁上了快速發展軌道,在全國的競爭力不斷提升。去年,貴州衛視經營創收達6.2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全國覆蓋人口7.55億,居全國省級衛視第8位,并實現100%覆蓋全省。
貴州日報:發行市場化 黨報改革實現新突破
如今,遠在黔西北威寧縣的機關干部每天都能看到當天的《貴州日報》,而這張報紙以往送到威寧讀者手中需四五天。
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貴州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貴州金黔報業發行物流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12月,貴州日報報業集團發行中心正式剝離轉制,由事業性的中心轉為有限責任公司,由過去單純的發行部門轉換為物流營銷企業,打造立足貴州、輻射全國的精細化物流服務體系。
金黔報業發行公司在當地搭建的集征訂、運輸、投遞和售后服務為一體的自辦發行體系,覆蓋畢節地區250個鄉鎮和辦事處,使《貴州日報》在該地區的當天見報率由原來的8%提高到73%,報紙成為真正的新聞報紙。
“新聞紙時效提速數倍,發行費用卻與原來持平,而且借這樣的發行物流配送網絡,貴陽和畢節正在開展點對點物流配送、DM廣告定點投送、舊報回收等經營,實現發行增值服務。”該公司總經理鄧國超介紹說。
通過轉企改制,貴州金黔報業發行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完善和發展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顯現出澎湃活力:使《貴州日報》以快速的投遞時效、優質的服務質量獲得了讀者及社會各界的認可;在全省建成37個縣級發行物流網點,初步形成書報刊發行和物流配送共同繁榮的發行產業格局。
8月18日,總投資2.6億元的貴州日報報業集團印務傳媒研發基地正式開工建設。該基地建筑面積67788平方米,集多種現代媒體和多種文化創意產業形態為一體。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總計4小時近320萬對開張的雙面彩報印刷能力。 (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