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網吧爆炸能否激活問責機制程序?
文/鄭家俠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網吧爆炸現場搜救結束。目前確認6人死亡,37人受傷,其中11人重傷。警方正抓緊調查爆炸原因。(12月5日《新華網》)
一場驚天網吧爆炸,有關領導不得不“兵臨城下”。救援是那樣轟轟烈烈,命令是那樣風馳電騁,人員是那么緊急到位,到處都是救援壓倒一切,很能讓民眾感動,也讓民眾心痛;假如平時安全監管要像事故救援這樣雷霆萬鈞,還會有這樣“悲慘救援”么?不應該發生的發生了,6人死亡、37人受傷、網吧經營者輸得血本無歸,這樣的救援再感天動地,又有多少保護民眾意義呢?執政為民的價值又有多少含金量呢?
安全監管責任倒塌,災難不可避免要來,救援不得不緊急應戰,幾乎是各地的共病。造成這一共病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行政問責屢屢架空,法律懲處幾乎為零。應該看到,不少地方的領導任免幾乎成了任人唯親、唯情、唯錢、唯權的代言,每位領導都與當地主要領導“里勾外連”,要么是裙帶手足,要么是“惹不起”,要么是“嘴軟手短”,要么是私情交纏,反正都有一根繩子系在主要領導的辮梢上,都能對地方主要領導形成“緊箍咒”。下面官員出問題上面領導不敢處理到底,奧秘也就在這里。安全責任追究只是字面好看,具體到落實上幾乎為零;因而災難常有,救援也常有。
小災小難地方領導可以金錢擺平、遮丑遮羞;但真正重大事故災難來臨,就沒那么好遮掩。就像網吧“一聲炸響”,不僅貴州省聽個真切,全國媒體在信息傳播下都聽到了,不管屬不屬于重大責任事故,高層都要在震驚中指示一查到底,凱里市的有關領導肯定要為這次“一聲炸響”付出代價,這是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當地領導拼命救援一方面是為了“將功贖罪”,一方面是為了求得民眾、輿論的饒恕,說不定還會公開道歉表演一番;這是某些官員逃避責任和懲罰的“慣用手腕”,看慣官員“表演”的民眾,并不會被假象迷惑。
吏治疲軟、監管無責,點燃了網吧的“一聲炸響”。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公共場所安全監管政令頻頻,而一些地方如何貫徹的呢?要么把文件束之高閣,要么開個會了之,總以為誰的安全誰會主動負責,用不著監管跟蹤“盯梢”。問責“一聲炸響”不可或缺,但激活問責機制程序才是吏治的緊迫,讓層層安全責任人的烏紗、飯碗、命運、前程等,都系在安全責任事故的鼻子上,這里“一聲炸響”,一切全部“泡湯”,這樣的安全監管責任代價,才能有效安裝上各地的“安全門”,也才能斬去“一聲炸響”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