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網魔還是戰心魔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從20世紀50年代起步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經濟水平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各種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尤其是電腦網絡對未成年人照成的不利影響更是尤為突出。隨著“每天上網6小時就是精神病患者”、 “網絡游戲等于毒品”等等觀點紛紛從各位專家的口中拋出,更是讓許多家長談“網”色變,一時間所有的人都把矛頭對準了電腦網絡,視乎一切孩子所謂的“網癮”問題,都是網絡惹的禍,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8月16日,《新聞調查》主持人柴靜探訪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癮戒治中心,對近來鬧得沸沸揚揚的“楊永信電擊戒除網癮法”進行了報道。 在節目的最后,主持人對在網戒中心治療網癮的孩子和家長進行了調查, 超過八成的孩子表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只顧忙事業,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父母不懂得如何與自己溝通,并且常對自己使用暴力;認為父母不愛自己,在家中感到十分孤獨, 甚至有過自殺念頭。超過九成的父母和孩子共同表示,家庭問題是照成網癮的主要原因。
8月18日上午9時, 超過3000名網友參與騰訊網關于網癮的一項調查,71%網友表示稱未成年人網癮根源是家庭教育問題。
從這些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到底是什么照成孩子上網成癮?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彼此之間缺乏溝通,自己感到孤獨又不知從何發泄,而五彩繽紛的網絡世界自然就成為了他們心靈的寄托。其實最能吸引未成年人上網的因素無非就是電腦游戲和網絡聊天,而這兩樣東西正好迎合了有著上述家庭問題的孩子的心。對于網絡游戲的沉迷,使得他們忘記了現實生活中的空虛;而虛擬世界中的朋友,使他們不再感到孤獨。網絡的出現給他們灰色的生活帶來了色彩,試問讓這些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的孩子如何不沉迷于網絡當中,不染上網癮呢?
解決未成年人上網成癮問題,首先在于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而父母和學校應該首先負起責任,因為他們是與孩子接觸最為密切的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應該多主動與孩子交流,以朋友的心態多關心他們,閑暇的時間可以多帶孩子去戶外游玩,而不是一味的只給他們物資上的關心。更不要以自己工作太忙為原因忽略了孩子,要知道在現今的社會當中,孩子們一樣承擔著巨大的壓力,他們更加需要關心。而學校,絕不應該一切向成績、向升學率看齊,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對孩子人格品德的塑造和培養。 其次,應該正確的引導未成年人上網,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工作中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們絕對不能排斥它的存在,相反的,我們應該正確的引導未成年人上網,告訴他們如何正確的使用網絡,而不是一味的反對,這樣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結果適得其反。
網絡是沒有生命的,它本身并無善惡之分。 我們對待青少年網癮的問題,必須更加理智,對抗網癮,究竟是戰網魔,還是戰心魔。
(本港實習記者 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