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挑的不單是錯,更是錯的“寂寞”
這樣一個錯誤躺在那里14年,等到總理坐到課堂里才被發現,總理挑出的哪里是一個錯誤?顯然是一個錯誤的“寂寞”!這應該算是教育界的恥辱,我們期待教育管理部門能知恥而后勇,能夠舉一反三,認真研究當前教材出版的混亂問題,積極尋找對策完善制度,從而避免此荒唐的錯誤接二連三。
9月4日,溫家寶總理在北京35中學聽課時指出了地理教材中的錯誤。該校選用的地理教科書把陜西、甘肅劃入華北地區。據了解,目前中學地理教材至少三個版本,對“華北區”描述不統一。但專家表示:不管怎樣,把陜西、甘肅劃入華北地區不對,尤其是將甘肅劃入華北很荒唐,因為從地域、地理、經濟等方面來看,甘肅都跟華北比較遠,只能劃入西北或者西部。(9月10日新華網)
有人開玩笑,說拿這樣的錯誤“考驗”總理,簡直就是關公面前耍大刀———要知道,總理可是學地質出身的。其實,就這個錯誤而言,早已錯到爪哇國去了,其荒謬性、離譜性,根本就不需要地理學相關專業才能分辨。據報道,這個版本的教材,是從1995年秋季起就開始使用的———“毀”人不倦已經十四個春秋。就這么個明眼一看就不對勁的錯誤,為什么堂而皇之地躺在教科書里14載,寂寞地等著總理來挑錯呢?
首先能想到的是,現在出教材的人責任心大不如以前了。曾幾何時,編寫教科書是多么嚴肅的一件事情,“教科書里說的”那幾乎就等于是真理;又幾何時,事情起了變化,教材多起來了,也“濫”起來了,什么錯誤都能出現,“教科書里說的你也敢信?”遼寧有位退休教師,竟然能在全國通用的中學歷史教材中找出600余處錯誤;湖北有個退休教師,對司法考試教材的錯誤百出忍無可忍,一紙訴狀告上法庭。對于被揪出來的錯誤,出版教材者并不深以為恥,要么表示“知道了,重版糾正”,要么壓根不理,“這只是學術爭論,談不上出錯”。
缺少責任感還只是表象,更多的問題在于“利益”二字。根據業內人士透露的,很多出版社打著“百花齊放”的幌子,組織地方教育官員或學校教師編教材,然后通過行政權力或者學校包銷,基本等于強行攤派下去。不但編寫粗枝大葉,審查也非常隨意,幾個評委就要審查幾十本上百本教材。“百花齊放”的幌子下躲藏著一群趨利者。筆者已經聽過多名教師、學生講,不僅教材錯誤常有,其他的學習資料更是錯誤百出,鬧出的笑話層出不窮。而這些東西的選擇權,又根本不在一線老師和學生的手里,教育局層面攤給你什么,你只能接受;滿眼荒唐字,你也只能苦笑一聲,默然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