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歌曲”也是七彩童年的精彩一筆
(資料圖片)
“背上炸藥包,我去炸學!,“我在馬路邊撿到十塊錢,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叔叔拿了錢買了一包煙……”鄭州小學里這些詼諧的歌曲就是最近被專家們竭力主張扼殺,取消,并以“優質”,“健康向上”的新兒歌來取代的“灰色歌曲”。據說這些歌曲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負面影響”,還說現在缺少朗朗上口的兒歌,所以這些歌曲流行開來。(《鄭州晚報》3月22日)
讓筆者覺得好笑的是,“背炸藥包”這一段竟然被稱為現代兒童的“專利”。其實我們很多人小時候都唱過,筆者也哼了不下六年,算起來至少是十幾二十年前的陳年舊事了,而且并不是只有鄭州在唱,幾乎是全國通行,此何來新創造之說,說這是那些學生們缺少精神消費而自主創造的說法完全就是臆造。因為這些孩子對此既沒有“知識產權”也沒有“專利權”,只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將這種民間文化繼承下來而已。筆者好奇的是,這究竟是記者們刻意制造話題還是專家小題大做?
從這兩年的許多事情來看,我們的擔心很多時候是杞人憂天,是被網上的“門事件”嚇破了膽,以至于杯弓蛇影,見了草繩也怕得要命。像什么“母親是不同樣的,教材中母親的統一形象會教壞孩子”、“美德綁架論”之類啊,孩子的童年被我們過度肢解!巴瓴煌瑯印钡牡览硭坪跞巳硕级覀兂3A晳T用成人的思維去理解孩子的世界。難道孩子真的會背上炸藥包去炸學校?
“灰色歌曲”的產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正如校園里面的其他文化現象,比如課桌文化等,都是一個堆積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盎疑枨辈⒉痪褪抢莵砹,會吃掉這些校園中的“羊寶寶”。我看“灰色歌曲”就算是狼也是只灰太狼,并不兇殘,反倒可愛。
現在,在傳統的教育縫隙中,我們的童年需要一點別樣的特色,一點別樣的幽默。童年應該是繽紛多彩的,灰色也是其中一種重要的顏色。我們不能人為地去創造出只有一種顏色的童年,那是扭曲人性的做法。
有些人擔心那些朗朗上口的“灰色歌曲”會使人誤入歧途,或者是“唱歌喪志”,我看純屬神經過敏,童年不調皮,不唱“灰色歌曲”的孩子注定是無趣的,至少我童年唱了那么多年,并沒有走上歧途。
這些歌曲之所以一直在校園里流行并不斷發展,必然有其“過人之處”,當我們冷靜的看看這些“灰色歌曲”會發現它們都充滿了一種黑色幽默和學生對來自學校家庭壓力的宣泄,還有對社會的一種原生態反應。因為學習壓力大,需要一種調侃,一種釋放。那些充滿睿智的語言正像詩經中的國風一樣,是一個集體大眾的智慧,也是那些稚嫩的眼對這個社會的一種洞悉。
“灰色歌曲”的產生和傳播正如我們成人在網上“罵爹娘”一樣,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可能都是一個個中規中矩的模范市民。同樣,在面對大量的加減乘除之余,在面對各種輔導班之余,在年年重復的過山車游戲之后,我們的孩子也需要一點“非主流”的東西。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是藝術,都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成長的繽紛世界中請別讓它缺席。
我想我們現在需要做的不是取消再創造,這是個永遠完成不了的任務。我們應該和他們一起唱著他們的歌:“讓我背也好,讓我寫也好,恨老師我都不會了;讓我哭也好,讓我笑也好,隨風飄飄上網最逍遙……”然后告訴他們,我們尊重你們,我們的童年也是如此。多一份理解與溝通,遠遠勝過那些所謂的“正規引導”,這才是我們教育需要的。
(王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