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體何以從藝術走向經濟
原定7月3日在清遠黃騰峽漂流景區舉行的“美女裸漂”,活動日期重新確定為8月3日。7月9日,清遠黃騰峽召開新聞發布會,就“美女裸漂”活動引發的爭議與質疑,回應媒體。
盡管景區方面再三強調這是“藝術”,并非低俗和商業炒作,但實際上,恐怕地球人都明白。這些年,靠“裸體”來招徠眼球進行商業運作的事情早已屢見不鮮,譬如前不久某地推出的所謂“裸體纖夫”。但凡裸體,雖都被冠以了藝術的高雅名義,出的不過是經濟牌。當然,裸體藝術真真正正是一種行為藝術,只不過在我們這里卻從“藝術”走向了“經濟”。
現代行為藝術興起于西方,這些年裸體行為藝術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也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然而,當一些人將古怪的裸體行為藝術呈現在世人面前時,也猛烈地撞擊著人們的感官和精神承受極限。原因何在呢?不能說我們封建和封閉,只能說傳統和數千年的文化與道德范圍,在很多時候,并不合適讓這種從西方舶來的裸體藝術大行其道。
有人說,我們要樹立健康的裸體審美觀!胺_歷史,我們會看到,在古希臘的運動會上,男女運動員都是裸身出場,自信地亮出自己健康的身軀和體魄;我們也會看到,十八世紀的西方文藝復興,也是從裸體美的展示開始的。沒有欣賞人體美的能力,就沒有對生命的肯定和熱愛。”這種觀點當然是沒有錯的,但卻忽視了一個根本:中國不是西方,我們終歸不是老外。古希臘人可以裸身出場,但我們的老祖宗卻做不到,所以如今西方人可以對裸體見怪不怪,國人接受起來也有些難度。
因此從一開始,這種在海外早已“日薄西山”的行為藝術,被國內一些“藝術人士”照搬起來,其動機就值得玩味。任何藝術都植根于文化的大土壤,要考慮到公眾的接受水平,也要考慮到對社會的影響,但卻還是“反其道而行之”,說白了還是嘩眾取寵和炒作,而藝術不過是利益的遮羞布罷了。換言之,一些人之所以撿起洋人丟棄的舊衣缽以此為樂,本就是“裸體搭臺、經濟唱戲”,藝術在被“強奸”,大眾在打醬油,而有關方面在數著大把的鈔票偷著樂。
況且,并非所有與裸體沾邊的行為都是藝術,我們只能說某些裸體行為是藝術。倘若不分具體情況,以為凡是裸體都是藝術,那么何不去澡堂中,那里可謂是“藝術”的天堂了。再次回到新聞上來,風景區搞什么“美女裸漂”,這叫哪門子藝術?我看,吸引來的恐怕只是獵艷和好奇的眼球,而并不是藝術的探究吧。
拿裸體當藝術的西方人不靠裸體掙錢,不拿裸體當藝術的我們卻利益驅動樂此不疲,嚴格說起來,這不是裸體藝術的異化,而是價值觀的扭曲和人文信仰的缺失。
(陳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