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申遺成功說明了什么?
新華網快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16日在內羅畢審議通過中國申報項目《中醫針灸》和《京劇》,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國粹京劇成功入選2010年世界“非遺名錄”
京劇是融唱、念、做、打于一體的戲劇表演藝術,它廣泛植根于中國傳統敘事結構,表達了傳統中國社會的戲劇美學理想和價值觀念,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申報方北京市文化局表示,此次京劇申報的順利通過,既表明了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對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度認可,同時也是對中國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方面的信任與肯定。
相關新聞:中國活字印刷術被列入急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華網內羅畢11月15日電 (記者 王雅楠)經正在內羅畢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15日審議通過,中國申報項目《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中國活字印刷術》以及《麥西熱甫》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名詞解釋: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延伸閱讀:
專家批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物化和GDP化傾向
民俗學家、國家非物質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烏丙安以“本命年”來形容“履約年”。他呼吁中國盡快出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使保護“非遺”具有法律強制性。他還對目前“非遺”保護中存在的“向錢看”問題表示嚴重擔憂:“現在有些地方的潑水節天天潑,來一撥潑一撥,這么干掙錢,還有什么文化保護的意義。比如,拿非遺打造這個,打造那個,現在張飛故里在爭,趙云故里在爭,孫悟空‘故里’也在爭,孟姜女哭倒的長城還在爭……這些做法讓我們的‘非遺’越來越受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