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頻召回 誰來安慰受傷的“豐田”們
N年前,林志穎曾經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歌詞里唱道: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到底我是做錯了什么?
汽車召回,相信大家已經見怪不怪。
但在寬容的背后,有一家跨國汽車巨頭似乎總是被貼上“冤枉”的標簽。這不,“2010年最倒霉企業”的帽子還未脫下,雖然美國國會今年初已經承認“錯誤”,并發文表達“冤枉”了豐田,但豐田卻因為另一召回事件而再次成為事件的主角。
最近,豐田汽車公司在北美、歐洲等市場召回汽車239萬輛,而更加讓豐田“郁悶”的是,質檢總局也找上門,約見了豐田,還讓它就此作出解釋,隨后出現了豐田宣布在中國召回雷克薩斯的事情。實際上,國家質檢總局要求豐田作出解釋是在2月24日,而豐田宣布在全球召回239萬輛車也是在24日,但豐田中國宣布召回部分進口雷克薩斯汽車則是在25日。
在很多媒體的解讀中,由于質檢總局的例行新聞發布會就在豐田宣布對中國召回的前一天,一度引發了媒體關于豐田是在質檢總局施壓的情況下被迫召回的猜測。
真實的情況是:今年1月26日,豐田汽車宣布在全球范圍內召回近170萬輛汽車,而質檢總局要求豐田作出解釋的也只是針對1月26日的全球召回,并非2月25日在國內召回的雷克薩斯。
也就說,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就這么巧合地發生了。于是,豐田汽車不得不再次背上不召回的黑鍋。
在這之前,對于有關媒體炒作豐田全球召回的事情,有少數媒體報道了包括廣汽豐田在內,這些國內合資企業在國內并無國外等相關召回的事項。事實上,據記者了解,由于使用與北美豐田不同的供應商所提供的零部件,廣汽豐田生產并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各款車型均不存在北美豐田召回的問題。廣汽豐田作為全球模范工廠,無論是在工廠的配套設施上,還是在工人的培訓管理上,或者是在整個最終產品的制造上,由廣汽豐田國產的這些車型事實上質量均能達到國內較高水準。為了改善產品質量,豐田汽車公司在總部專門成立了“全球質量特別委員會”,在中國成立了“中國質量特別委員會”。作為其中的一員,為了更好貫徹品質改善工作,廣汽豐田也成立了質量特別委員會,開展提升質量的專項活動,進一步將中國市場及顧客的意見反映到具體的實施項目中,這是在全球其他汽車企業里,我們難以見到的。
實際上,若要真正去找一款故障率低的車型,以廣汽豐田為代表的豐田車型不容置疑。
從全球來看,屢因召回事件而倍受打擊的豐田沒有沉淪,沉默的豐田現在是“越挫越勇”。雖然明知美國國會冤枉了自己,中國車市也誤讀了它,但豐田還是將眼光放在了十年后。據海外媒體報道,豐田汽車總裁豐田章男3月9日會公布公司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在中國等新興市場,無論是廣汽豐田還是一汽豐田,都會成為未來豐田汽車在中國的左膀右臂。
汽車召回是一種強制制度,其作用在于“糾錯”,及時將消費者使用過程中出現的質量瑕疵修正。汽車召回次數越多,就越說明這一制度發揮的效應越大。而召回越多的企業,最起碼可以表明它相當珍視消費者任何可能被危及的生命。
所以,“豐田”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那些在中國獨特市場環境下敢于召回、敢于背黑鍋的汽車企業們。中國車市的希望是:如果那些“微召回”甚至“零召回”的車企們,能像在海外市場那樣大規模召回所有有瑕疵的車型,中國車市才算是一個健康的、真正負責任的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