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近15%大學生有婚前性行為
- 在線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時間:2010-4-9 10:43:34 來源:新華報業網-南京晨報
- 手機訪問 WAP網址 http://wap.qdn.cn
近日,一項針對高校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出爐,其中“婚前性行為發生率14.4%”的數據更是引起了專家關注。記者采訪獲悉,從醫院門診情況來看,近年來大學生去醫院打胎的呈逐年增加趨勢。專家指出,高校就讀的男女生特別是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年齡一般都達到了性能力和性激素頂峰。因此,高校學生發生性行為是可以理解的生理需求。學校和相關部門應盡快建立科學、權威、綠色的性教育網站或熱線及服務機構,為他們提供權威可靠的性知識和避孕服務。
調查
大學女生、醫科學生性觀念較保守
這項調查報告的牽頭人為武漢同濟醫學院計劃生育研究所所長熊承良,此課題是國家“十一五”項目。該調查歷時兩年,開始時間為2007年9月,調查對象為北京、長春、成都、南京、南寧、武漢、重慶等7個城市的8萬余高校學生,包括在校本科生、碩士及博士研究生。
調查顯示,60%左右的被調查學生持性解放的觀念,70%以上被調查學生對婚前性行為及未婚同居等行為持寬容態度。14.4%的未婚高校學生承認有過性行為,而在首次性行為中采取避孕措施的為47%,在性行為中每次都采取避孕措施的只有28.7%。有過性行為的學生中,有25%以上的學生都經歷過意外妊娠。
比較而言,大學女生、醫科學生及每月可支配費用400元以下的學生性觀念較為保守,性行為的發生率低于其他類別學生。
聲音
婚前性行為發生率14.4%數據可靠
在調查報告揭示的眾多數據中,網友們對“大學生婚前性行為發生率14.4%”最為質疑。
針對此觀點,調查報告牽頭人、武漢同濟醫學院計劃生育研究所所長熊承良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調查數據比較真實。8萬余大學生參與,在調查中算是超大樣本,與實際偏移應該不會太大。調查是在完全匿名的情況下進行的,可信度較高,當然并不排除有學生撒謊,但這應該屬于極少數。
大學生是成年人,會對自己行為負責
對于“14.4%的被調查高校大學生有過婚前性行為”這一數據,南大一位學生也認為“可能不止”。不過,他同時認為這個調查“沒啥意義”。“原因很簡單,大學生都是成人了,他們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生理上到了成熟的年齡,如果兩情相悅,又采取了保護措施,這就屬于個人的隱私,別人不應該過多評價。”
這位同學說,大學是一個包容的群體,既有開放的,也有不少非常保守的,即便大學四年畢業,從未談過戀愛的也大有人在,因此這個調查不能說明什么問題。
但也有學生表示,這份報告應該引起大學生群體的重視。南師大一位女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首次性行為中采取避孕措施的為47%,在性行為中每次都采取避孕措施的只有28.7%”這兩個數據感到“震驚”,并認為一些學生的保護可能不足。“大學生是社會上的高學歷人群,擁有開放的性觀念不足為奇,但相關的性知識是否全面則讓人擔憂。”她說,特別是對女生而言,基本的保護措施非常必要,這關系到一生的問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觀點
高校女生人流量逐年增多引擔憂
針對調查中14.4%的未婚高校學生承認有過性行為,有過性行為的學生中,有25%以上的學生都經歷過意外妊娠這一組數據,醫學專家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接受采訪時,針對目前大學生未婚先孕現象,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主任孫建萍深表憂慮。她指出,目前不少高校女生由于一時沖動或獵奇等心理容易造成意外懷孕。而出于各種壓力又不得不選擇人流,不少女生甚至有過多次的人流經歷,對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不小的傷害。“近年來門診人流的患者中,高校女生的比例逐年遞增。”孫主任說。
專家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今年32歲的侯女士結婚已3年,至今沒有懷上孩子。原來,侯女士在讀大專時做過4次人流,其中有一次人流由于沒有到正規醫院就診,還落下了慢性婦科病的病根。由于感染導致輸卵管堵塞,用她自己的話說,當時不想懷偏懷上,如今想懷偏偏懷不上。經過治療,好不容懷上了,卻頻繁滑胎,無奈只能在家保胎。“這樣的例子并非個別,警示大學生一定要潔身自愛,以免傷害身體,貽害無窮。”專家說。
學校、家庭應幫助未婚先孕者吸取教訓
“根據我們的了解,相比學歷低的打工妹而言,大學生做人流的非常少,學歷低的外來人員則多得多。”南京市鼓樓醫院婦產科門診主任洪穎說,根據門診統計,未婚先孕的青年女性中,未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1000個人當中有20 30個被查出宮頸原位癌,而受過教育的大學生則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在于,大學生懂得如何自我保護。她說,大學生在有未婚性行為的人群中占的比例不高,相反,未受教育的比受教育的多很多,得病的也多很多,但她拒絕透露醫院所調查的大學生未婚先孕的數據。
洪穎告訴記者,美國有一個統計數據,美國正在上9年級(相當于中國的初中)的學生當中,30%有過性行為。雖然增加了很多危險,但他們的疾病并未在增加。“14.4%的數據里還有碩士、博士,讀書讀到博士都多大了。”盡管對于大學生婚前性行為洪穎不愿多作評價,但她表示,如果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抱著輕率態度,而對避孕知識又一無所知,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反反復復在婚前做人工流產,甚至造成盆腔感染性疾病或性病,會給身心帶來很大損害。
洪穎建議,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要注意保護。而家庭、學校也要正確對待未婚先孕者,不能籠而統之地說成“道德敗壞”或更甚者。要關心她們、愛護她們,幫助她們汲取教訓,懂得自我保護,讓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高校性教育滯后情況亟待改觀
這一調查報告的出爐也給高校足夠的警示。在專家眼里,由于學校相關性方面教育的滯后甚至缺失,導致大學生未婚先孕現象的產生,讓醫院婦產科醫生額外承擔了很多本該高效教師承擔的職責。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主任孫建萍介紹,近年來,隨著高校學生性觀念的不斷解放,很多高校情侶的性經歷往往會歷經“害羞 開放 無知 悔恨 重視 理性”這樣一個過程,然而,這個過程本來可以縮短為“害羞 開放 理性”這樣一個簡短的過程。
她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對性健康知識的匱乏甚至無知,而很多高校沒有專職的性教育課老師,不少吞下性愛苦果的情侶第一次接受到的較為完整的性健康教育往往是在醫院的婦產科,這就形成了一個尷尬的現象:醫院婦產科醫生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扮演了高校性教育課“代課老師”的角色。
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家冷麗麗教授指出,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高校就讀的男女生特別是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年齡一般都達到了性能力和性激素頂峰。因此,高校學生發生性行為是可以理解的生理需求。
不過,冷麗麗教授也認為,對于大學生性行為既不能禁也不宜放,關鍵是要理性、科學、健康地處理好性行為。她說,由于目前網絡性教育的內容商業性很強,且不權威,容易對高校學生形成誤導。因此,醫療權威機構應該和教育主管部門聯合起來,應盡快建立科學、權威、綠色的性教育網站或者熱線及服務機構,為他們提供權威可靠的性知識和避孕服務。
相關數據
性行為中采取避孕措施的少
調查顯示:60%左右的學生持性解放的觀念,70%以上學生對婚前性行為及未婚同居等行為持寬容態度。14.4%的未婚高校學生承認有過性行為,而在首次性行為中采取避孕措施的為47%,在性行為中每次都采取避孕措施的只有28.7%。因此,有過性行為的學生中,有25%以上的學生都經歷過意外妊娠。
生殖健康知識掌握較少
調查顯示:高校學生對于人類受孕條件、月經特點、女性最易受孕時間、艾滋病傳播途徑、緊急避孕方法等方面的認知率為50% 70%,醫科學生、大學女生認知情況比其他學生好。同時,99%以上的被調查高校學生對口服避孕藥的副作用都缺乏正確認識,只有2%左右的學生能正確掌握全部的緊急避孕方法,其中醫科學生的掌握率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無顯著差別,博士生的掌握率顯著高于本科學生。
避孕信息獲取途徑欠佳
調查顯示:包括醫科在內的高校學生,大都通過各種媒介自學而獲取避孕節育知識。現有獲取此類知識前5位的來源為科普讀物或報刊雜志(70.1%)、網絡(54.6%)、同學朋友(41.6%)、課程教育或專題講座(33.5%)、廣播電視(31.2%)。
有性行為的高校學生獲取避孕藥具的最主要的三種途徑分別是:藥店(45.4%)、百貨超市(34.4%)及自動售賣機(18.3%)。
高校性教育課亟待完善
調查顯示:80%以上的學生對現階段提供的避孕節育教育不滿,90%以上的學生認為大學有必要開展避孕節育相關知識教育,而且多數學生認為應該從大一就開設,越早越好。39.5%的學生希望性教育的形式是課程教育;至于教育內容,與性行為相關的生理和心理,以及避孕節育的實用方法,都有傳授的必要。
新聞延伸
未成年女孩打胎現象更應引起關注
記者從鼓樓醫院了解到,該院曾接診過一位13歲未婚先孕的女孩前來打胎。據了解,該女孩為外來打工者,沒有上過學。由于正處懵懂的年齡,經受不住誘惑,與一社會青年發生了關系,不久就懷孕了。雖然男子不僅陪同過來打胎,還承擔了責任,但如此小的年齡就早早懷孕并打胎,讓該院婦產科門診主任洪穎唏噓不已:“身體還未發育成熟就打胎,對身體是一個很大的傷害。”據洪穎介紹,18周歲以下前來打胎的女性每年都能遇到,因為身體未發育成熟,這倒是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相比較大學生群體,那些社會上的年輕的打工一族亟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