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上大學懷揣“博士夢” 花甲老人北上
- 在線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時間:2010-11-9 11:34:13 來源:貴陽新聞網-貴陽晚報
北上當日,車開動時老兩口揮手告別
他說:“我要去北大讀博士”
金陽時訊 昨日上午8時許,今年68歲的貴陽市民李文超,帶著他的讀博夢登上了北上的列車T88號。據悉,他是2001年全國高考高齡考生中的狀元,被貴師大破格錄取。后來,他又花三年時間,學完了24門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1月6日晚上8點左右,記者來到位于貴陽貴惠路李文超的家中。李文超的妻子徐長虹正在給李文超清點次日北上的行李。“身份證、老年證、車票這些重要證件要放在我特意給你縫制的貼身口袋里。”徐阿姨一邊提醒自己的丈夫,一邊收拾行李。記者看到,在收拾的行李中,被褥比較輕,資料、筆記和書籍有好幾十斤重。
李文超只身一人去北大旁聽求學,還是讓徐阿姨有點擔心。“不讓他去,又怕他不開心。”徐阿姨說。
據了解,徐阿姨的丈夫李文超是我國高考取消年齡限制后的首個高齡考生、首個花甲狀元,2001年,李文超也因此被貴州師范大學破格錄取。2006年起,李文超申請在貴師大當起了碩士旁聽生,花了3年時間,學完了24門碩士研究生的課程。由于所學的文藝理論方向在貴州的高校中沒有博士點,想繼續深造的李文超想到北京大學讀博。
“這么大歲數了,去北京不是為了學位功名,除了學問我無所求。我不在乎吃什么喝什么,有一個安身的地方,哪怕就是住棚棚、樓梯下的旮旯都可以。”李文超說,“我唯一顧慮的是北大是否允許我旁聽。”
李文超兩次去過北京,最近一次是2002年,他和老伴應央視的邀請前去參觀。當時,李文超到了北大后,被校園內的學習氛圍吸引,從此便萌發了北大求學的想法。
“北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是我所向往的。如果在北京滿意的話,我的余生或許就留在那里了,到時候老伴可以和我一起去旁聽。”李文超說,“我本意是找一個繼續提升的機會,只求學問不求學位。即便讀博不成,也無所謂成敗。畢竟求學、深造,這是我一輩子的心愿。”
知識拉近溝通距離
記:現在社會上也有一些老年大學,非得去北京大學?
李:不大想去老年大學。在我看來,老年大學娛樂的性質多一些,只有真正的專業大學才能滿足我對知識的渴望。在國內最好的無疑是北大了,要是我有錢出國,我還想留學。
記:那么,您與年齡相仿的人聊得來么?
李:我能和教授、工程師等高級知識分子說上話,和背背篼的、賣菜的人也能聊得來。這一生我學過MBA、通信、中文、新聞等學科,有一個相對寬泛的知識結構,然后將這些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形成閱歷,就可以打通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記:小您幾十歲的大學生,和您有代溝嗎?
李:他們都太歡迎我了。在貴師大讀本科的時候,經常有同學拿一些迷惘不解的問題問我,如前途之類的問題。這些其實都是看問題不全造成的,看問題的維度寬一點,大家都能釋然,我和他們也沒本質上的隔閡。
古稀老人求學歷程
李文超1942年出生于重慶市豐都縣一個小山村,36年內一直懷著一個大學夢。他曾經參加過多次高考,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與大學失之交臂。
2001年,高考報考取消考生的年齡婚否限制,李文超以當年全國大齡考生中第一名的成績被貴州師范大學破格錄取。拿到學位后,李文超連續考了五年的研究生考試,都因英語薄弱沒有通過。2006年-2009年,李文超申請在貴師大當起了碩士旁聽生,并學完了24門碩士研究生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