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高價搶購6500公斤食鹽 無專賣證轉賣違法
- 在線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時間:2011-3-28 9:04:46 來源:文新傳媒網(wǎng)-文匯報
核心提示:小郭因在搶購食鹽風波席卷江城武漢時,花高價一舉搶購得6500多公斤食鹽。政府部門澄清“謠鹽”后,這批鹽退不掉、運不走。由于食鹽零售、批發(fā)都需要申請專門許可證,轉賣屬違法行為,武漢鹽業(yè)部門表示將調查其私自出售和轉讓食鹽的行為,這讓他陷入困境。
租住在武昌熊家咀的小郭因囤鹽意外走紅網(wǎng)絡,在搶購食鹽風波席卷江城武漢時,他花高價一舉搶購得6500多公斤食鹽。而在政府部門澄清“謠鹽”后,這批鹽退不掉、運不走而又賣不得,讓他陷入困境。
直到25日,其搶購的食鹽已經(jīng)轉讓出5000公斤,初步計算虧損近萬元。然而,麻煩還不止于此,由于食鹽零售、批發(fā)都需要申請專門許可證,轉賣屬違法行為,武漢鹽業(yè)部門表示將調查其私自出售和轉讓食鹽的行為。
搶購來的鹽夠吃3500年
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成人每人每天攝入食鹽量不應超過5克。小郭搶購的6噸多食鹽,可供他一人吃3500多年。他為何要購買這么多食鹽呢?
3月17日,小郭接到甘肅老家的電話,稱當?shù)厥雏}已漲到8元一包還買不到,讓他在武漢大量購進食鹽。原來郭親友在老家開有三個餐館,日用鹽量較大,他們告訴小郭“可能會有長達半年的鹽荒”。小郭遂趕至武漢的幾家調料市場大量購進食用鹽。
小郭說,他先后買回來三貨車鹽,共計260件,每件有50小袋,每袋500克,總重量達6500公斤。每件平均價格100元,遠高于市場價,再加上運費共花去2.7萬余元。堆放整齊的食鹽占據(jù)了小郭租住屋的大半間房。
“謠鹽”平息后“壓力山大”
然而,當晚小郭便從電視里看到,政府已澄清“謠鹽”,第二天碘鹽價格一路走低跌破他的購入價。
慌了神的小郭找到商家要求退貨,但因為購買時沒有索要發(fā)票,被拒絕。商家堅稱從未賣過,“就算賣了,你也不能怪我們,你不炒作別人還能硬拉你來買嗎?”小郭退貨無門。他想把食鹽運回老家自用,可物流公司說沒有經(jīng)營許可證不能托運,而運費也得上萬。
無奈之下,小郭聯(lián)系了幾家連鎖餐飲店,想以每件65元的市場價轉讓,不料又遇到政策制約:國家規(guī)定食鹽屬于專營,零售、批發(fā)都需要申請專門許可證,轉賣屬違法行為。退不掉、運不走、賣不得,看著花高價買來堆成山一樣的上萬斤食鹽,小郭頓覺“壓力山大”。
轉讓虧損自稱“花錢買教訓”
壓在手上的鹽讓小郭吃不香睡不著,而媒體的曝光更讓他感受到了壓力。經(jīng)過幾天努力,附近好心市民、餐館老板主動找上門來買鹽,現(xiàn)在鹽已經(jīng)賣得差不多了,具體賣給了誰,小郭不愿意透露。據(jù)說,他是按每斤1元到1.3元價格賣出的,總共虧了近萬元,小郭稱自己“花錢買教訓”。鄰居證實,這幾天小郭每天都馱鹽出去,但運往何處就不得而知了。
小郭自行處理了大部分鹽,而轉賣屬違法行為,武漢鹽業(yè)部門表示將調查其私自出售和轉讓食鹽的行為。
網(wǎng)友批其囤鹽謀利“自食惡果”
連日來,小郭“萬斤鹽的煩惱”成為網(wǎng)上的熱門話題,引來數(shù)萬網(wǎng)友討論,不少網(wǎng)友認為他搶鹽是為了謀利,行為讓人憤怒。
武漢一家網(wǎng)站以“能不能給他退貨”為題進行調查,97%的網(wǎng)友選擇了“對大量囤積食鹽的行為應嚴厲打擊,不能退”,3%的網(wǎng)友選擇“能避免社會資源浪費,體現(xiàn)社會包容,讓退”。駐馬店市網(wǎng)友聲稱“退了只能助長搶購的歪風邪氣。”北京市網(wǎng)友說:“今后他可以吹噓:我吃的鹽比你們吃的飯多!”
武漢鹽務部門曾表示可出面協(xié)調賣鹽商戶或當?shù)佧}業(yè)公司回收小郭的這批食鹽,盡量減少損失。對此,唐山市網(wǎng)友認為,“國內(nèi)市場就是讓這些人給搞亂的,搶大蒜、綠豆、食鹽,唯恐天下不亂。當時其瘋狂購進囤積食鹽的時候就存在主觀惡意,加重了市場的恐懼感,工商部門應對其大量囤積食鹽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對于網(wǎng)民的批評,小郭堅持認為自己只是一個被傳言,或者說是謠言忽悠了的普通人,并非存心囤積居奇從中牟利。
本報駐鄂記者 錢忠軍 通訊員 伍聞
(本報武漢3月26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