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回國割肝救母稱應該報答母親(圖)
手術成功后,兒子在病房里為媽媽梳頭。
北京晨報訊 22年前,母親舍命誕下一對龍鳳胎,因為產后大出血,她被切除子宮緊急輸血,命懸一線。22年后,母親因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進行肝移植手術,再度命懸一線。此時,剛剛在美國大學畢業的兒子聞訊后,立即從美國返回廣州,做手術切除自己右側肝臟的60%移植入母親體內。
母親五度肝昏迷
54歲的母親叫陳雪梅,22歲的兒子名叫彭斯。在陳雪梅的病床邊,擺著兩張兒子在大學畢業典禮上的照片,在她心中,兒子一直引以為傲,也是她多年來與病魔抗爭的動力。
“從2009年到現在,她一共住了三次醫院,每次住3個月左右;前后發生了5次肝昏迷。”前天,陳雪梅的丈夫彭慧說。聽醫生說,肝昏迷多次后,很可能就醒不過來了。從2009年開始,醫生就多次建議陳雪梅及早進行肝移植手術。她所在的中國人保財險廣州分公司在公司內部號召捐款,在短短幾個月捐款16萬余元。可肝源一直緊張。
醫護人員給他授獎
“實在是等不及了!”彭慧說,他與妻子的血型不合,瞞著妻子,他給兒子打了一個電話:“媽媽病情嚴重,需要做肝移植手術,你愿意捐肝嗎?”多日過去,彭慧仍記得當時半是驕傲半是心疼地聽到,兒子不假思索同意了。也是接到這個電話后,兒子在5月底就返回了廣州。
7月22日,這次肝移植手術進行了一整天。兒子將近60%的右側肝臟被移植到了母親體內。
7月27日是彭斯22歲的生日,這一天,他還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榮譽證書,是器官移植科全體醫護人員為他頒發的。證書上寫著:“彭斯小朋友,鑒于你帥氣、勇敢、堅強的表現,已被授予最佳形象大使獎。”
供體肝臟仨月可恢復
前天下午,在進行手術一個多月之后,病床上的陳雪梅還很虛弱,說話有氣無力。“比起手術之前,現在的狀態已經好了很多啦!”彭斯坐在病床邊遞水給媽媽喝,看到記者要拍照,又用梳子小心地幫媽媽梳頭。
記者想看看他胸前的手術刀口,他有意背過身去,躲開媽媽的目光。在小伙子的前胸右側,是一個大大的“人”字形傷疤,拆線后的針孔清晰可辨。也許是傷口有一小處開線,“自作聰明”的他還貼上去一小片創可貼,渾不在意。病床上的媽媽雖然看不到,也忍不住眼含淚花,別過頭去。
據陳雪梅的主治醫生巫醫生介紹,他近期曾接觸過幾位等待移植的患者,孩子已經同意捐獻了,可因為作為父母的患者不同意,未能手術導致病逝。該院何副院長也表示,受制于傳統觀念,在肝臟移植手術中更常見的是:老的給小的捐,女的給男的捐。而這次肝移植手術,是該院今年完成的第一次孩子為父母做肝源供體的案例。肝臟的再生能力強,只需要3個月就可以長回原樣。
彭慧說,兒子在美國讀書幾年花銷超過50萬,原定今年在美國開始研究生課程,因手術,學校同意將他的學位保留一年。
■對話兒子
記者:當時怎么想到捐肝給媽媽?
彭斯:當時我也沒多想。只覺得媽媽生養我,照顧我那么多年,我就應該這么做,沒想別的。
記者:手術再找不到別的供體了?
彭斯:活體捐獻限定在直系三代親屬,爸爸血型不合,妹妹身體瘦小,整個肝切下來可能都不夠用。我身體壯,把肝切下來一半就夠啦。
■對話媽媽
記者:兒子提出捐肝,你是怎么想的?
陳雪梅:(沉默)我不想這樣。花那么多錢送他出國讀書,是全家的希望,不能讓他冒險。后來想來想去,還是同意了(落淚)。
記者:最想對兒子說什么?
陳雪梅:(沉默)是我害了兒子……(落淚)
記者:出院后有什么打算?
陳雪梅:馬上要退休了,以后好好鍛煉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