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調研公職犯罪現“80后”現象 稱涉案金額大
搜狐訊 28歲社科出版社發行主管截留300萬、32歲房山區疾控中心出納韓毅挪用400萬……
近兩年來,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在審理公職犯罪案件中,發現低齡化趨勢明顯,“80后”為犯罪主體的案件犯罪金額合計達2000萬。
從“59歲”到“80后”
一直以來,職務犯罪多集中在掌握較大權力、處在較高位置的中年人或臨近退休人員身上,多數單位把廉政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59歲現象”、“45歲現象”上。
一中院對近一兩年來已審結的“80后”為犯罪主體的案件進行調研。
調研發現,“80后”公職犯罪案件共計74件,占公職犯罪案件的2.5%;其中挪用犯罪37件、貪污犯罪15件、受賄犯罪15件、瀆職犯罪7件;從犯罪分子的文化水平看,碩士研究生2人,大學本科34人,大專14人,高中11人,中專13人;犯罪分子在原單位主要擔任基層部門主管、業務員等職務;犯罪數額總計2000萬余元,個案犯罪數額從數千元到數百萬元不等。
建議選年輕干部重品德
法院認為,以上數據表明,當前公職犯罪低齡化趨勢明顯,“80后”青年逐漸成為該類犯罪的重要組成群體,且呈現出入職時間短、文化程度高、職責權限小、涉案金額大等特點,需要引起社會高度重視。
為此,法院就預防犯罪提出建議:健全對青年干部的選拔、任用機制,堅決克服片面強調青年化、高學歷化而輕視品德考察的偏差,通過嚴格吸收、錄用、選拔、任用、考核、培訓、人事調整、辭職、退職等工作提高青年公職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加大預防工作力度,建立起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和獎懲制度,構筑起公職人員不想貪、不敢貪、不能貪的法制體系。
案例
交兩名女友 用公款買車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發行部原發行主管宋阿寧年僅28歲,被認定利用職務便利,通過制作虛假“已開單未回款統計表”,擅自將本社價值人民幣860余萬元的圖書,以明顯低于出版社規定的折扣價出售,并將所獲贓款人民幣310余萬元據為己有。
據宋阿寧供述,截留這些公款后除了個人消費外,還為同時交往的兩個女朋友購買高檔汽車,并多次自費邀請朋友出國旅游等。
一中院法官辦理此案發現,“有些青年初入社會,滿懷抱負,希望體現個人價值。但自身理想不夠堅定,信仰比較模糊,且在現實中不斷受到貧富差距的刺激和一夜暴富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