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姓楊 爸姓陽 孩子想姓"歐陽"遭警方拒絕
錢江晚報訊 杭州楊女士家的孩子,想要姓“歐陽”,因為孩子父親家族譜上“陽”姓等同“歐陽”姓,可是在上戶口時卻遭拒絕。相關部門給出的理由很明確:孩子姓父姓或者母姓,只能二選一,不能使用第三方姓。“陽”家的小孩想姓“歐陽”,不行!
楊女士想不通,戶口登記管理規定中寫明“可以隨父姓或者隨母姓”,限定詞用的是“可以”而非“必須”,同時也沒有明確規定不能使用為第三方姓,她的小孩為什么不能姓歐陽?
納悶之余,楊女士撥打了杭州12345市長公開電話。
市民求助:
“陽”家的孩子為何不能姓“歐陽”
2009年8月,楊女士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在兩個孩子的出生證上,他們把孩子的姓登記為“歐陽”。
楊女士這么做是有理由的。
“我老公姓陽,在他家族譜上‘陽’等同‘歐陽’姓,老公哥哥就是姓‘歐陽’的,他們一家人也希望兩個孩子姓‘歐陽’,因為復姓比較少。”
但是,為孩子上戶口時卻遇到了難題。相關部門表示,孩子只能姓父姓或者姓母姓,不能姓第三方。
由于孩子是早產兒,楊女士著急為孩子辦理醫保,無奈之下,只能將孩子改為父姓“陽”。
本以為事情就這么過去了,但眼見著孩子就要上幼兒園了,楊女士在辦理入園手續時,又遇到了一個新難題:孩子出生證上的名字和戶口上的名字對不上。
雖然相關部門為楊女士出具了證明,證明出生證和戶口本上是同一人,但她擔心以后遇到類似問題,都需要出示這份證明,太不方便了,所以打算將孩子改為“歐陽”姓氏,與出生證上的統一。
但無論是當地派出所還是杭州市公安局,都以孩子只能隨父姓或者隨母姓為由,拒絕了她改姓的要求。
楊女士想不通了:規定中寫明“可以隨父姓或者隨母姓”,這其中,限定詞用的是“可以”而非“必須”,同時也沒有明確規定不能使用為第三方姓。
公安部門:
父姓或母姓只能二選一,不能改姓第三方
昨天,記者聯系了楊女士戶口所在地,天水派出所負責戶籍方面的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浙江省常住戶口登記管理規定(試行)》第十七條規定:戶口登記的姓名,應當使用規范漢字,符合公序良俗,可以隨父姓或者隨母姓。也就是說,只能二選一,不能改為第三方姓。”
同時,家族譜并不能作為改姓的依據。
工作人員表示,雖然楊女士說丈夫曾用過“歐陽”姓,但戶籍歷史資料中必須要有相關記錄,同時,改為“歐陽”姓的前提是,孩子的父親先改姓“歐陽”,當然,父親改姓的前提,還得爺爺先改姓“歐陽”……
記者隨后又詢問了杭州市公安局戶政科的工作人員,答復同上:只能二選一。
工作人員表示,平時確實也有市民前來咨詢,是否可以姓第三方姓。他們也曾向省公安廳請示過,但答復依舊明確:不能。
得知這樣的答復后,楊女士表示,不排除通過司法途徑來解決這個事情。
律師說法:
既沒有明令禁止,也就表示有權選擇第三方姓氏
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廖志松律師表示,對于姓氏的選擇,大多數中國人是依照傳統隨父姓,也有少數隨母姓的情形。自由選擇隨父姓或者隨母姓,是有法律依據的。按照《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子女可隨父姓,也可隨母姓。但是,《民法通則》以及《婚姻法》中,都沒有明確禁止公民不可以選擇第三方姓氏:“在不損害、不侵犯公共利益或者第三方合法權益的情況下,公民是可以享有選擇第三方姓氏的權利,建議相關部門能做出相應的調整、讓步。”
浙江星韻律師事務所徐建民律師也表示,按照《婚姻法》規定,孩子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但其中并沒有明令禁止不能使用第三方姓氏,既然法律沒有規定不能,那也就表示,楊女士當初在為孩子上戶口時,在符合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有權選擇第三方姓氏。
爸爸姓沈,媽媽姓徐
孩子姓“敦煌”
事實上,國內其他城市確實出現過類似的案例。
《現代快報》曾經報道過一個叫“敦煌俊秋”的名字。
這個人是南京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2009級的學生。“敦煌”這個姓氏,是玩搖滾的爸爸沈某自創的。在“敦煌”的姓氏后面,沈某又從自己和妻子徐某的名中各取了一個字作為兒子的名“俊秋”,以表傳承之意。
沈某在給“敦煌”報戶口的時候,也遭遇拒絕,但戶籍警經過反復論證,認為這里邊沒有犯罪企圖和逃脫法律制裁的嫌疑,最后就通過了。
南京市公安局負責戶籍登記的民警表示,根據相關規定,“公民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用‘應當’這個詞,也就意味著,可以有例外,比如以父母的雙姓來重取一個姓。”
當然,如果你登記的姓,有損國家民族尊嚴、違背民族良俗、容易引起公眾不良反應和誤解的,就不能登記,而且,姓名中也不能出現數字、字母、符號等,自創的字也不允許。
“歐陽”和“陽”姓氏之間
到底有沒有淵源
“歐陽”姓氏和“陽”姓氏之間到底有沒有歷史淵源?
網上關于“歐陽”姓氏和“陽”姓氏之間的關系,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很多歐陽姓,由于歷史原因改姓為陽,成為現在陽姓來源的重要一支……
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依據?記者特地請教了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王泉根教授,他著有《中國人姓名的奧秘》、《中國姓氏的文化解折》等著作。王教授說,“歐陽”姓氏與“陽”姓氏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姓氏,之間沒有任何關聯。
越王勾踐的后裔其中有一支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相當于現在的杭州附近)為歐陽亭侯,便以地名“歐陽”作為姓氏。“歐”姓氏與“歐陽”姓氏之間倒有著密切關聯,“歐”是其中有一支后裔的“歐陽”姓氏的簡稱。
而姓氏“陽”的祖先在山東,周朝的時候有一個小國叫做“陽”,后代便以國為姓,與“歐陽”沒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