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 開啟科學發展新征程
奮斗目標篇
貴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摘要未來五年開啟科學發展新征程
●努力沖出“經濟洼地”,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
●全力總攻“絕對貧困”,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臺階。
●著力構筑“精神高地”,人們的道德文化水準和精神面貌躍上新臺階。
●廣泛凝聚發展合力,民主法制建設躍上新臺階。
●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躍上新臺階。
黨代會同期聲
我們要開創的后發趕超之路,是一條追趕全國“三化”步伐,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廣泛匯聚發展要素,充分運用一切先進發展成果,促進經濟加速跨越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道路;是一條面對更加強化的市場約束和更加剛性的環境約束,面臨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壓力、雙重任務,破解資源環境制約、實現循環利用,做到既提速又轉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道路;是一條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發展成果,不斷提升幸福指數的道路。一句話,是一條從貴州實際出發,全面、協調、可持續、惠民生、促和諧的科學發展之路!
——栗戰書
報告摘要
——奮戰五年,努力沖出“經濟洼地”,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實現“三高于、一達到、五翻番”,即每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國、高于西部地區平均、高于我省以往水平;到2016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提高到80%以上,達到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生產總值、公共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基礎設施的“瓶頸”制約基本緩解,工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顯著提高,城鎮化率接近45%,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奮戰五年,全力總攻“絕對貧困”,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臺階。20個縣(市、區)實現全面小康,3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500個貧困鄉實現“減貧摘帽”,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500萬人以內。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學前三年、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10個百分點,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年以上。每千人醫院床位數、衛生人員數和養老、醫療、失業保障水平達到西部地區平均水平。完善團結和諧、管理規范、安定有序、富有活力的社會建設和管理格局,社會建設基礎更加牢固,社會管理機制更加健全。
——奮戰五年,著力構筑“精神高地”,人們的道德文化水準和精神面貌躍上新臺階。大力挖掘、深入提煉貴州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筑“自覺自信自強、創業創新創優”的“精神高地”。加強文化建設,促進多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把文化產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
——奮戰五年,廣泛凝聚發展合力,民主法制建設躍上新臺階。公民政治參與有序擴大,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依法決策、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水平進一步提高。依法治省深入推進,基層民主制度更加完善,群眾權益得到切實保障。人大、政協和群團等工作切實加強,民族團結局面更加鞏固。深入踐行“同心”思想,統一戰線更加廣泛,形成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推進貴州改革發展事業的強大合力。
——奮戰五年,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躍上新臺階。全面加強黨的思想、政治、作風建設和組織建設,繼續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各級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和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創造力、執行力、公信力顯著增強。黨的優良傳統作風進一步發揚,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融洽。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堅定、保持清正廉潔,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新聞鏈接 貴州:決戰“絕對貧困”今后5年完成5000個村脫貧
我省把解決貧困問題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提出確保到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
省委書記栗戰書說,貴州將牢固樹立扶貧開發脫貧致富是貴州“第一大民生工程”的意識,著力構建大扶貧格局,在今后10年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
我省是全國扶貧開發的主戰場。2011年,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按這個新標準測算,貴州的貧困人口達1521萬人,貧困人口占農村人口的50%以上。
未來10年,我省將大力實施開發式扶貧、參與式扶貧、差別化扶貧和社會化扶貧,積極實施產業化扶貧、專項扶貧和行業扶貧;對鰥寡孤獨、因病因殘喪失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給予長期社會救助的同時,重點對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進行扶持,集中攻克占全省貧困人口95%的老、少、窮地區的貧困問題,鼓勵重點縣和貧困鄉“減貧摘帽”;把武陵山區、烏蒙山區、大婁山脈等集中連片特殊類型貧困地區作為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實施大規模、區域性、產業化連片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扎實做好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大力提高貧困人口素質。
今后五年,我省要構建完善的農村道路交通網絡,全面改造農村電網,新建30萬口沼氣池,建成農村人口人均半畝基本口糧田,每年培訓轉移10萬名農村勞動力,全面完成現有500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脫貧任務,基本實現1戶農戶轉移1人、掌握1門實用技術的目標;大力實施生態移民工程,逐步把生活在不具備生存條件的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和地質災害高發區35萬戶150萬農村貧困人口搬出大山;切實搞好扶貧開發政策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妥善解決喪失勞動能力和常年生活困難的群眾的溫飽問題。
要點導讀 瞄準跨越,努力追趕,我們完全有條件、有可能
黨中央、國務院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扶貧開發戰略,專門制定了進一步支持我省發展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為我們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我省自然資源豐富,區位條件良好,市場潛力很大,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的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越來越突出;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努力,我省發展思路清晰,找到了適合我省實際的發展路子;全省上下干事創業、增比進位、創先爭優的氛圍空前濃厚,展示出無窮的發展力量。更為重要的是,今年下半年我們黨將召開十八大,對黨和國家未來發展進行戰略部署,必將為我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方向、注入動力,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堅強的政治保證。
善走別人走過的成功之路,不走別人走過的彎路,敢走別人沒有走過的新路
今后五年,只要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堅定信心、乘勢而上、順勢而為,用好條件、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善走別人走過的成功之路,不走別人走過的彎路,敢走別人沒有走過的新路,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符合我省實際和時代要求的后發趕超之路!
全面、協調、可持續、惠民生、促和諧的科學發展之路
我們要開創的后發趕超之路,是一條追趕全國“三化”步伐,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廣泛匯聚發展要素,充分運用一切先進發展成果,促進經濟加速跨越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道路;是一條面對更加強化的市場約束和更加剛性的環境約束,面臨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壓力、雙重任務,破解資源環境制約、實現循環利用,做到既提速又轉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道路;是一條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發展成果,不斷提升幸福指數的道路。一句話,是一條從貴州實際出發,全面、協調、可持續、惠民生、促和諧的科學發展之路!
為建設一個充滿活力、日新月異、幸福祥和的貴州而不懈奮斗
要探索和走出這樣一條新路,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緊緊抓住重大歷史機遇,堅持科學發展、奮力后發趕超,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牢牢把握“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實現經濟提速轉型,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保障科學發展為目標,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為建設一個經濟持續增長、政治文明進步、文化繁榮發展、民族團結和睦、社會和諧穩定、生態環境良好,充滿活力、日新月異、幸福祥和的貴州而不懈奮斗。
一天也不耽誤、一步一個腳印
奮戰五年,努力追趕,開啟貴州科學發展新征程,是當今貴州的時代所賦、大局所在、民心所向。全省共產黨員和各族群眾都要拿出敢闖新路、敢于突破、敢于勝利的氣概,拿出發憤圖強、堅韌不拔、后來居上的志氣,不向困難低頭,不向挑戰示弱,不向挫折妥協,一天也不耽誤、一步一個腳印地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甲秀樓夜景
黔中水利樞紐工程投資73億元,以灌溉、城市供水為主,兼顧發電等綜合利用,填補了貴州省沒有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