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黑色六月的結束,高考學子們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考上大學的自然是歡喜不已,沒考上的學子又面臨著復讀等諸多選擇。但是,一些不想復讀又沒考上大學的學子們得睜大雙眼了,一年一度的招生“大戰”在即,社會上各種以招生等為名目的陷阱“鋪”的是一個又一個,一不小心將有掉下去的危險。近日,本港記者特意走訪了教育部門請有關人士為廣大學子“支招”,同時,還將歷年有關“陷阱”資料進行整合,給廣大家長學子們“提個醒”。
謹防利用“機動指標”行騙
這是騙子最常用的一大騙術。他們偽造文件,假設報名處和咨詢電話,假扮成高校招生人員,與家長見面時,往往會拿出一些偽造證件和偽造的空白錄取通知書,聲稱有“機動指標”,要家長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錄取通知書拿到手后再交。然而,當家長將定金如數奉上后,他們就溜之大吉了。
實際上,各高校的招生計劃都已公布,其計劃數是不會改變的,即使有少量調整指標,也會及時公布,且各高校的調節計劃、機動指標都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和錄取程序,絕非哪個人花錢就可以“搞定”的。
利用編造“定向招生指標”行騙
由于定向招生可以在每批次最低錄取控制線以下錄取,所以一些騙子就編造定向招生計劃,向考生和家長做出承諾,聲稱只要繳納一定費用,就能憑借關系搞到定向名額。其實,所有招生計劃均在省招生部門的監督之下,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沒有擅自招生的權力。
利用“特殊身份”行騙
有些膽大妄為的騙子還利用少數家長對高招公正性的懷疑以及僥幸心理,假扮某某處長、某某局長、某某校長之類的親戚,巧取考生及家長信任,騙取錢財。事實上,高招的錄取程序是極其嚴格的,工作人員在錄取期間實行封閉式管理,不得與外界聯系,并實行網上錄取,能夠有效避免招生錄取過程中出現的不公正現象,所以不必去相信那些所謂的“領導親戚”。
“移花接木”行騙
現在不少高校設有二級學院、網絡學院、自學考試助學班等,其招生模式和統一招生是不一樣的。一些騙子往往在此問題上做文章,打著某某名牌高校的幌子,卻回避普通高等教育與遠程網絡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助學班等方式的區別。等考生去學校報到時,才發現上當受騙。
散發虛假廣告行騙
某些高校往往大肆散發虛假廣告,聲稱與某些名牌高校聯合辦學,畢業生可獲得名校的畢業證書等。對此,考生在選擇高校時一定要弄清學校的具體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一些騙子還打著自主招生的幌子,聲稱是自主招生,不必看考生分數,只要花錢就可以上大學,以此蒙騙考生及家長。
教育人士特別提醒,近期,考生千萬不要將準考證、身份證原件或復印件交給任何中介組織和個人,防止非法中介騙人。接到高校特別是高校的獨立學院或分校的錄取通知書時,若有懷疑,要通過招考部門或網絡進行核準,在確認其真實性后再辦理繳費報到手續。
“高考錄取通知書”陷阱
從往年招生的情況看,經常有考生在高考成績揭曉之后一段時間內莫名其妙收到自己并未填報過的學校寄來的高考錄取通知書。面對這類“高考錄取通知書”,學生啼笑皆非,有的則不知所措。
隨著社會辦學力量的不斷增大,有的辦學機構因為生源不足或者為自身利益,紛紛推出“優惠招生”計劃,他們想方設法從一些學校及教育管理部門搞到高考學生的名冊后,采取“廣種薄收”的辦法,向家長、考生大量郵寄“錄取通知書”。
有的學校在“高考錄取通知書”中大肆炫耀其辦學能力如何強大,師資力量如何雄厚,有的甚至向考生承諾將來能夠“畢業安排工作”等。
據了解,一部分向家長、考生郵寄或散發“錄取通知書”的辦學機構不屬于普通高校招生范圍,因此家長、考生面對那些來路不明的“錄取通知書”,務必保持清醒頭腦,多向教育部門和行家咨詢,以免上當受騙。
(組稿 黃桂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