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是黔東南州天氣最炎熱的時候,就連當?shù)厝硕颊f,你們晚點來會舒服多了。
一下車就像被扔進蒸籠里的滋味著實讓人難受,而當你走進黔東南,親近這里的苗寨、侗寨,傾聽那悠揚婉轉的“天籟”之音,感受火辣辣的民族熱情時,也許你會禁不住大叫,“讓一切來得更猛烈些吧”。
火熱的天氣是這片土地熱情的寫照。
剛走進
其中一個叫賈星月的小孩特別召人愛,同事借他的小獵槍擺姿勢照相,剛開始賈星月還好好的,可看著自己的小獵槍被這人拿拿,那人摸摸,終于忍不住,小嘴一撇,眼淚流出來,又怕別人看見,爬在石凳子上小聲抽泣。同事趕緊將獵槍還給小星月,他一把將槍拿過來,眼淚才止住。可見,獵槍對于岜沙人的重要性,神圣而不可侵犯。
在寨門口,一座氣派的混凝土建筑是岜沙“最現(xiàn)代”的東西———岜沙的希望小學,學生們學習著科學知識,卻保留著生活的傳統(tǒng)。
在
“三月初三青蛙叫,大聲小聲守稻田,時光流逝不復返,管好稻田才有好收成。”這首侗族兒歌《青蛙歌》是侗族小孩的必學曲目,一群小男孩在臺上歡快地唱著,另一群小女孩在旁邊和著。
沒能參加演出的一個小女孩在我身后輕輕唱著,我問她為什么沒能上去演唱,她說她唱得不好,所以才沒被選上。她們從小跟著父母學唱侗歌,上學后老師也會教一些侗歌,像《青蛙歌》、《貓頭鷹歌》、《筑塘歌》是廣為流傳的侗族兒歌。也許10年后這群小孩中有人會拿青歌賽金獎。
在
一路走來,一路歌,也許這就是許多外地人不遠萬里千里迢迢來此尋找的原生態(tài)聲音。
作者:楊靜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