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1953年,志愿軍戰(zhàn)士陳國治在戰(zhàn)火中認識了朝鮮姑娘許貞淑……朝鮮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他回到了祖國,但無時不在思念心愛的朝鮮姑娘。經(jīng)過多年的鴻雁傳情,1961年,兩人終成眷屬,次年在貴陽喜得一女。由于歷史原因,1965年,許貞淑返回朝鮮,一去40多年。1987年,陳國治意外收到了妻子在朝鮮的來信,從此,彼此又鴻雁傳書近20年,互訴著難舍的骨肉親情。去年11月,陳國治的女兒陳春愛寫信迫切希望到凱里與老父團聚并辦妥了護照。今年中秋節(jié)前夕,她踏上了團聚之路……
思念40年 圓夢在中秋
10月4日晚上8時31分,凱里火車站站臺,一群人站在站臺上,有的手拿著鮮花。從北京開往昆明的T61次列車徐徐駛進了凱里站。
圖:離別40年后,中國爸爸和朝鮮女兒又在一起
“來了!來了!”站臺上的人群涌動起來,陳國治老人擠出來,望著進站列車,等待著那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
火車停住了,“嘩啦”一聲,16號車廂打開,車上的乘客紛紛下車,“她穿著白色衣衫,黑色褲子”,陳國治嘴里念叨著,盯著16好車廂并迅速向該車廂移動。女兒陳春愛的身影很快躍入了陳國治的眼簾,他一眼就認出來了。
圖:離別40載后,父女交流要用翻譯
“小貴——” 陳國治快步迎了上去。雖然語言不通,但是他們的心卻是相通的,聽到父親的呼喚,陳愛春放下了行李……他們相擁而泣。父親摟著女兒激動得不能自已,女兒依偎在父親的身上,淚流滿面,他們的淚水交匯在了一起,仿佛是要融化了這四十年來無盡的思念。
走進陳國治在凱里洗馬河的家里,陳春愛含淚與其他親人一一相認,他們的旁邊,圍滿了親朋好友,其中不少人為他們流下了淚水。
圖:親朋好友舉杯慶祝相聚
陳春愛是1965年隨母親許貞淑離開離開父親的,至今已有40多年。多年來,彼此思念是濃濃的,無盡無限。不知多少個日日夜夜,陳國治要么長吁短嘆,要么靠在自家的椅子上,仰著頭,閉著眼,然后是兩行眼淚滾落而下……同樣的,在朝鮮元州市一個普通的家庭里,陳春愛的母親許貞淑一直在深深自責(zé),責(zé)備自己為什么要離開中國、離開貴州,離開丈夫。她時時叮囑女兒,“你有一個中國父親,你不要忘記了”。從17歲的時候起,陳春愛每年都在想著去見中國父親,不管路有多么的遙遠……
親情濃如血
陳春愛終于來了,激動的不僅是陳國治,他在凱里的妻子、兒女也都為他感到高興,發(fā)自內(nèi)心肺腑祝福他們。
圖:朝鮮女兒給中國媽媽敬酒
與朝鮮女兒見面的時候,陳大媽激動的心情難于言表,拉著她,甜甜地叫著“我的女兒”。陳春愛也很喜歡這位中國媽媽,她先是鞠躬致敬,感謝她對父親無微不至的照顧,然后用半生不熟的漢語“媽媽”“媽媽”地叫著,聽得老太太心里甜滋滋的,像吃上了蜂蜜一般。
10月4日上午,大伙圍著陳春愛吃飯、喝酒。其間,有人提議讓陳大媽“向女兒表示一下”,陳大媽笑著坐到了女兒的身旁,為她盛飯、夾菜,就像是母親在悉心照料自己的小孩子。陳春愛端起酒杯,往媽媽的嘴邊送,作為感謝。當(dāng)著大伙的面,老太太臉紅到了耳朵根子,先是推讓一番,最后還是張口喝下了這杯甜甜的楊梅酒。他們的母女情深獲得了陣陣的喝彩。
陳大媽的女兒也特別喜歡這位朝鮮來的姐姐。她想著這一切來得太不容易了,專門購買了臺數(shù)碼相機,留住姐姐回來后的每一個精彩瞬間。陳春愛抵達凱里后,因為腳下的鞋子小,腳被磨破了皮,被她知道了,心痛得不得了,10月5日上午,她拉著姐姐,到凱里大十字買了雙鞋子,還順帶給姐姐買了套漂亮的衣服作為紀念。
知道陳國治婚姻狀況的人都認為陳大媽和她的兒女們的做法“太夠意思了”。情況是這樣的:1991年,陳國治年事已高,感覺與朝鮮妻子見面無望,還擔(dān)心老來無靠,便與陳大媽組成了新的家庭。陳大媽的兩個孩子,是她和前夫的愛情結(jié)晶,他們與陳國治老人并無血緣關(guān)系。
情牽鄰里心
“老陳,終于盼來了女兒!”
“40多年的思念,總算有結(jié)果了!”
陳國治家的好消息,很快在凱里城區(qū)洗馬河巷傳開了,父女會面的當(dāng)晚,不少人就趕過來探望、道喜。第二天,大伙都帶來禮物和鞭炮,往老陳家鉆,小小的院落,平日里平平靜靜,如今鞭炮聲聲作響,喜氣洋洋,比過年還要熱鬧。
老陳的鄰居潘盛智老人也來了,兜里偷偷裝了只傻瓜照相機,道喜完畢,他一把抓住老陳,硬要將他拉到了陳春愛身邊坐下,大伙正在納悶,老頭子突然掏出了照相機,刷刷地給陳家父女拍攝照片,大伙這下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來。“這樣的鏡頭太珍貴了,照兩張留著紀念吧。”潘盛智說。
由于歷史原因,很長一段時間,陳國治沒有戶口,被稱為“黑人”。十六大代表、原洗馬河派出所民警楊小梅聽說后立即往上匯報,結(jié)果引起了凱里市公安局的重視,陳國治“黑人”的歷史因此宣告結(jié)束。朝鮮女兒回來后,他念念不忘此事,10月4日上午托人把楊小梅請到了家里。
楊小梅欣然前往,她一手握住老陳的手,一手拍拍他的肩膀,說“你終于盼到頭了!”然后,她端起酒杯,走到陳春愛面前,表示祝福。盡管語言不通,陳春愛還是心領(lǐng)神會,她向楊小梅鞠躬表示感謝,并與之碰杯,喝下了酒杯中紅艷艷的楊梅酒。
兩位老人 盼著再度相會
陳春愛到來后,給父親帶來了母親的消息。她說,1965年回朝鮮后,朝鮮政府給了他們特殊的照顧,醫(yī)療免費、入學(xué)免費……他們的日子過得不錯。但母親許貞淑的卻一直感到后悔,后悔當(dāng)初不應(yīng)該離開丈夫,因此至今沒有再婚,一直與女兒陳春愛生活在一起。
“我的母親有60多歲了,身體不好,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見上父親一面”,陳春愛說。
實際上,許貞淑的愿望也是陳國治最盼望的事情。40多年了,他沒有一天不在思念呀,只是由于經(jīng)濟條件太差等原因,愿望難于實現(xiàn)。
當(dāng)然,兩位老人的再度相會不會十分渺茫。因為陳國治的一些親屬表示,正在設(shè)法籌集路費幫助老人圓夢。
本港記者 黃桂花 攝影報道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quán)或有權(quán)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使用作品的,應(yīng)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