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訊(周重新 張齊)前不久,貴州
真山真水的田園風光與古樸淳厚的民族文化交匯,是黔東南旅游資源最大的特點。世界旅游組織專家在深入黔東南考察之后說,這里是旅游資源品位最高、質量最好、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
2000年,黔東南州調整發展戰略,確定要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把旅游業培育成全州區域經濟支柱產業的目標。為此,黔東南著力打造極具個性特色的民族文化與自然生態風光旅游精品,彰顯“原生、原始、原汁、原貌”的旅游目的地形象。2005年,在探討如何引領民族文化旅游發展時,黔東南州委書記廖少華說:要把黔東南打造成“原生態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叫響“苗鄉侗寨”的原生態品牌。
圍繞這個目標,黔東南州提出“四圈一區”發展思路,將全州劃分為以
先后推出了“中國
苗鄉侗寨也蜚聲海外。2005年1月,黔東南苗族歌手阿幼朵把《苗族飛歌》帶到了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了“中國新春音樂會”,成為繼宋祖英之后第二位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的中國苗族女歌唱家。2007年4月,
通過幾年的發展,以“苗鄉侗寨”為品牌的黔東南的鄉村旅游已經成為當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種全新模式。
坐落在巴拉河畔的南花村,因旅游業的發展,全村戶均收入近萬元。
黔東南州農村已有100多個民族村寨開展了以原生態民族文化為載體的民族村寨游,形成了深度文化體驗型鄉村旅游、民族文化觀光、歌舞表演、農業觀光、城郊“農家樂”、民族節慶、民俗尋蹤、古鎮探秘等形式多樣的鄉村旅游產品。據不完全統計,到2007年底,黔東南農村已有96.3萬人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業,走上致富路。
目前,黔東南州已初步構建了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精品體系,逐步樹立了國際性的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如今,黔東南州正以“苗鄉侗寨”這張原生態牌,朝著“原生態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努力。到2010年,該州將力爭旅游總收入達到91億元以上,接待游客人數達到1300萬人次。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