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在西江采訪時看到,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總投資340萬元的西江博物館正進行緊張施工,建成后它將集中展示苗族建筑、苗族服飾、銀飾、飲食、節日、婚俗、歌舞等苗族傳統文化。
博物館設兩個綜合館和苗族歷史文化館、苗族服飾銀飾館、苗族節日館、苗族婚俗館、苗族喪葬與信仰祭祀館、苗族農耕器具館、苗族名人館、苗族樂器館、苗族體育館、苗醫苗藥館等10個分館。據介紹,修建西江苗族博物館,主要是收集和展示我縣乃至國內外苗族重要文物和非物資文化遺產、全面和系統地展示和介紹苗族數千年漫長的歷史畫卷、民族文化、發展過程,讓到西江觀光旅游、考察學習的世界各地游客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通過博物館了解苗族的歷史沿革和文化內涵,提高對苗族文化的感知與認識,通過發揮博物館的窗口和指南作用,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雷山觀光旅游、學習考察,促進雷山民族文化旅游的進一步發展。
目前,西江苗族博物館建設已完成全部大樓屋面斷水、全部內墻粉刷和木樓所有方框制作,完成35%的墻板制作,室內和室外地坪正在整理;同時,文物征集工作已經完成征集方案,各工作組已經進村入戶開展征集工作。
據了解,博物館開館后,在展示內容上,將要突出苗族文化的獨特性、多樣性。在展示手法上,打破傳統和封閉式的陳列格局,動態與靜態相結合,封閉與開放相結合,館內文物展示與進入苗寨體驗相結合。讓觀眾從不同層面全方位和立體地了解古老的苗族、多彩的雷山、神秘的西江,并能得到身臨其境的深切體驗。
(李則達)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