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網》吉林 北京專稿/特派記者 楊悅 李虎軍 記者 劉京京】5月18日,國家安監總局在其網站上披露了該局對近期安全生產工作的建議,其中提到,“針對上周化工企業發生泄漏事故的情況,要加大化工企業的安全監管力度,認真吸取吉林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泄漏事故教訓。”
安監總局的這一表態,實際上證實了吉林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下稱康乃爾化工)此前的確發生了泄漏事故。這與此前衛生部醫學專家組通報的、吉林化纖廠職工身體不適反應可以排除化學物質的毒性所致,主要與“心因性因素”有關的調查結論明顯相左。
在接受《財經》記者電話采訪時,康乃爾集團董事長宋治平表示,安監總局這一表態與衛生部專家組結論相矛盾。
吉林市委宣傳部新聞辦工作人員和衛生部新聞辦工作人員,在接受《財經》記者電話詢問時則表示,尚不清楚國家安監總局的這一表態。
此前,5月14日,吉林市政府曾就“吉林化纖中毒事件”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教授張壽林代表衛生部醫學專家組在會上通報了調查結論,稱化纖廠職工身體不適反應,可以排除化學物質的毒性所致,主要與“心因性因素”有關。專家組的理由之一是:現場空氣中一氧化碳、硫化氫、苯胺、硝基苯、苯、硝酸監測結果,均未超過國家衛生標準,可排除康乃爾廠生產過程中逸散到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引起的可能性。
此結論公布后,并未消除公眾有關“吉林化纖中毒事件”與康乃爾化工排放有毒氣體有關的質疑。而國家安監總局的上述結論,在某種程度上證實了康乃爾化工的確發生了泄漏事故。
5月13日晚,吉林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碼:000420,下稱吉林化纖)發布董事會公告稱,自5月4日開始,公司多名工人相繼出現頭暈、嘔吐、胸悶、嗓子發干等癥狀,懷疑因不明有害氣體侵入廠區所致。
當晚,吉林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證實,截至5月13日9時,吉林市累計收入院治療161人,其中已出院11人,現住院150人。但吉林市政府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已對吉林化纖集團的328人進行血樣檢查,從檢查結果來看,無不良氣體中毒指標。
《南方周末》隨后引述吉林化纖集團職工的評論稱,懷疑“中毒事件”與康乃爾化工排放的“有毒”氣體有關。
康乃爾化工是一家民營控股企業,原來主營制藥,近幾年開始涉足化工領域。2005年11月,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雙苯廠(又稱101廠)發生“松花江污染”事故后,康乃爾藥業將吉林石化旗下的103廠收購,并在此基礎上成立康乃爾化工,今年4月才投產。
根據吉林化纖集團《關于吉林化纖集團公司腈綸紡紗廠停車情況的緊急報告》,吉林化纖員工4月23日已報告聞到刺激性氣味,部分員工出現頭暈、惡心等不同癥狀。4月24日早,該廠組織開車一小時后,又有員工出現前述癥狀。
吉林市安監局在收到報告后,即組織有關專家到康乃爾化工,從安全生產角度對苯胺裝置生產工藝進行排查。4月30日20時,康乃爾化工宣布停廠停車。
在5月18日公布的安全生產工作建議中,安監總局還表示,將督促化工企業認真開展治理行動,排查治理安全隱患,嚴防化工企業發生事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