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增長:擴大消費政策成效顯著、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投資增長勢頭強勁
● 產業發展:工業生產加快回升、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提高
● 結構調整:鋼鐵、有色金屬、汽車等十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全面實施、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
● 推進改革:增值稅轉型、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順利實施、重啟新股發行上市工作
● 下一步:宏觀政策取向不變,調控重點更突出
自去年年底出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刺激經濟計劃以來,我國經濟企穩向好的勢頭日趨明顯。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評價經濟刺激計劃的作用?宏觀調控政策何去何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聞發言人李樸民昨日表示,上半年國民經濟扭轉了去年四季度增速下滑的趨勢,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企穩向好的勢頭日趨明顯。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明顯成效。
“下一步,我國宏觀政策取向不能改變,調控工作不能放松,調控重點要更加突出。”李樸民說。
李樸民指出,擴大內需對促進經濟回升發揮了重要作用。擴大消費政策成效顯著,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16.6%,實際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7個百分點。其中,今年上半年汽車銷售610萬輛,已超過美國居世界同期銷量第一;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增長33.4%,并帶動建筑及裝潢材料、家具等銷售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5%。農業、科教文衛、環保等領域的投資增長更快。受沖擊較大的沿海地區工業生產出現好轉,6月份已全部實現正增長。全國用電量也扭轉了連續8個月下降的局面。服務業保持較快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此外,鋼鐵、有色金屬、汽車等十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促進了裝備制造業和新一代移動通信、軟件、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一系列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劃和政策措施促使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投資、消費、工業生產增速均高于東部地區。
李樸民表示,國務院在去年第四季度出臺進一步擴大內需10項措施的基礎上,今年又大規模增加財政支出,這些政策已經使我國頂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遏制了經濟增長下滑態勢。不過他警告說:“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我國外需嚴重萎縮的局面還會持續。制約內需擴大的因素仍然較多。另一方面,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壓力日益加大。”
李樸民表示,在下半年保增長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堅決防止盲目重復建設;大力推動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加快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積極發展民營經濟和培育新興產業;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創新,集中要素資源,大力推動科技進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動力和能力;更加注重加強節能環保,毫不放松地抓好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加強節能環保能力建設。(馬繼鵬)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