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錦屏縣敦寨鎮龍池村返鄉農民工龍昆漢,從農歷正月初四開始忙著把自家樹苗向外批售,現在已售出杉木、松樹、楊梅、核桃等種苗6萬余株,純收入1萬余元。他說,“這比外出打工掙錢多!”
龍昆漢以前在深圳一家電子企業打工,去年回到了家鄉,在聽到鄉干部介紹植樹造林的各項優惠政策和錦屏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出臺的一系列措施后,他重新開始打理苗圃,當上了“樹老板”。
龍昆漢說:“我以前也是搞苗圃培育的,外出務工后就沒有認真打理我那近10畝的苗圃基地了,林改后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我這苗圃基地又有希望了。”
錦屏這個南方重點林業縣有500多年的人工營林歷史,森林覆蓋率達72.01%,林業收入一直是當地群眾的主要收入。2007年,錦屏縣全面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這次國際金融危機,錦屏縣有1000余名農民工又回鄉當起了林農。錦屏縣從去年8月起就組織技術人員對回鄉當“樹老板”的農民工進行樹木管理技術培訓,為他們上門提供專業指導。同時,林業部門還組織宣傳車在各鄉(鎮)巡回宣傳植樹造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組織鄉、村黨員干部對返鄉人員進行登記造冊,并對有意愿承包荒地、河溝植樹造林的返鄉農民工免費開展上門服務活動,對主要路段和農業綜合開發區按照公開、公平、平等、自愿的原則競拍,切實明晰林權產權,讓種樹群眾吃上“定心丸”。
這樣一來,返鄉農民工紛紛把打工的積蓄轉向開辦“綠色銀行”植樹造林,他們通過林權轉讓,與當地政府簽訂土地流轉合同,進行山林經營,掀起一股返鄉造林創業熱潮。
錦屏還出臺了《錦屏縣林木產業稅費征收管理暫行辦法》,規范林業稅費的征收,并向社會公開保留下來的育林基金、維簡費、檢疫費等林業稅種費目。林農出售林木產品收費項目由原來13項裁減為7項,僅此項已為林農減負275萬元。投資50余萬元組建林業綜合服務中心,向社會提供林業產權交易、林權管理、林業融投資、法律信息咨詢等全方位服務。截至去年年底,已完成45宗集體林木交易,面積3500畝,交易額425萬元。制定出臺了《錦屏縣木材采伐指標管理辦法》,將采伐指標分配到各鄉(鎮),再按照過熟林成熟林優先、返鄉民工營林者優先的原則,將采伐指標分配到各村。
同時,錦屏還通過加大投入、擴大內需、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外部環境等四大措施,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給林業帶來的挑戰。把國家追加的林業經費重點用于天然林保護工程、重點防護林工程、國有林區改造試點;在促進林農增收方面依靠中央財政,把公益林納入補償范圍;同時支持目前出產油茶的偶里、新化等鄉(鎮)進行油茶示范基地建設,按每戶農民3畝油茶林計算,油茶示范基地區域的林農年人均收入將增加2000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