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錦屏縣脫貧攻堅網格員龍志友
不問花開幾許,只問初心依舊。8年前,剛參加工作的他,就許下了服務于人民的諾言。8年后,因公殉職的他用在扶貧領域工作的成績圓滿了自己的始終。 2020年5月29日,這是沉痛的一天,錦屏縣啟蒙鎮巨寨村網格員龍志友,頭天晚上在村辦公樓加班整理農機駕駛員考試檔案材料到很晚,早上天剛剛亮,心里始終牽掛著自己的幫扶戶,加上天降暴雨,更放心不下,決定要去看看,在去看望幫扶戶的路上,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將32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
記者在巨寨村委會龍志友的辦公室里看到,他的辦公設備只有一套桌椅、一部電腦和一臺風扇,更多的是分門別類、規范整齊的扶貧資料。打開電腦,一項項表格、文檔等電子扶貧資料整整齊齊地排列在桌面上,仿佛還能看到他埋頭整理資料的身影。
龍志友是錦屏縣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工作員,2019年5月至今擔任巨寨村網格員。為了不耽誤村民白天的勞動時間,龍志友每天一大早趁村民沒出門就去走訪、核實情況。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一個月下來,龍志友對巨寨村村民的基本情況了如指掌。在駐村扶貧工作中,他沒說過豪言壯語,也沒有特別亮眼的“政績”。但是,他主動請纓,帶著信念上路,堅守扶貧戰場,舍小家為大家,用熱血丹心,詮釋了一位黨員干部的絕對忠誠和擔當。
“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這是龍志友對扶貧工作的真情擔當。為了摸清扶貧戶情況,1年來,龍志友累計走訪巨寨村貧困戶700人次,戶均走20次以上。龍志友對扶貧戶基本情況的了解,甚至超過了巨寨村村委會干部。
底子清了,摸查準了,再把政策落實好,就能打出一手扶貧好牌。在制定巨寨村扶貧方案時,龍志友經過對比分析,認為量化入股分紅扶貧方式適合巨寨村,就向村委會建議將扶貧資金入股山地美農公司,村委會經過商量也表示贊同。
為做通貧困戶思想工作,龍志友明又拿著政策文件和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及企業相關資料,與村干部一起進村入戶做動員,解讀扶貧政策、介紹企業經營狀況。同時,針對每戶不同情況,龍志友跟他們算收益賬、風險賬,讓他們了解量化入股的好處。
“前一天,龍主任還給我打電話,商量著如何補齊貧困戶短板,鞏固脫貧成效,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問題,方案思路他都想好了,就等著30日早上過來跟我們一起商量怎么落實。誰知道,現在這個電話已經永遠打不通了。”貴州省黔東南州啟蒙鎮巨寨村黨支部書記楊春云向記者回憶說。
“小龍太負責了,對我們的事特別上心,怎么突然就沒了……”啟蒙鎮巨寨村四組貧困戶楊仁周得知巨寨村網格員龍志友車禍身亡的消息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我一閉上眼睛,我們在一起工作的情景就會浮現眼前,以后我們再也不能和他討論工作了。”在同事的印象中,龍志友就是一個很給力的小伙子。
龍志友巨寨村扶貧期間,村民們都喊他“小龍”,小孩子見他都“叔叔、叔叔”喊不停,這份在村里習以為常的“親熱”源于他在駐村扶貧工作中始終堅守在一線,進村入戶,把群眾利益放在心間,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的點點滴滴之中。
用生命譜寫無悔贊歌,經過多次走訪調查,龍志友發現村民們思想保守是致貧的一個重要原因。扶貧先扶志,為此,他經常穿著一身迷彩服,背著挎包,走村串寨走訪農戶,廣泛宣傳中央、省、州、縣關于精準扶貧的方針政策,并鼓勵有能力、有意愿的村民發展產業。
在他的引領下,如今的巨寨村更有生氣了,廣大群眾尋門路、找信息、學經驗、謀發展的熱情越來越高、拼勁越來越足。
龍志友,錦屏縣眾多扶貧干部中的普通一員,他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扶貧工作的無悔贊歌,用自己的擔當作為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龍志友走了,但他的生命如同高山般永恒;龍志友走了,但他的忠誠信仰不愧于組織,不愧于人民;龍志友走了,一束用生命點燃的精神之火卻悄然在杉鄉大地冉冉升起;龍志友走了,他用生命照亮的扶貧路,激勵著千萬扶貧干部不懈奮斗,繼續前行!(楊振平 楊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