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唐光新)“‘農家書屋’既幫我提高了種植技術,又讓我降低了種植成本,我再也不用外出務工謀生了。”近日,雷山縣丹江鎮烏東村民楊昌忠在自家的茶葉基地里高興地說。目前,該縣像楊昌忠一樣,靠“農家書屋”長智又生財的農民逾5000人。
據了解,在該縣農村,像烏東村這樣的“農家書屋”有近50多家,覆蓋37個行政村,人口近1萬人。農家書屋已成為雷山鄉村農民朋友致富的新“引擎”。
近年來,該縣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同時,注重實施農民富腦工程,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加大投入,培養健康的新型農村文化,逐步在全縣新農村建設示范點配套建設農家書屋,為推進農業產業化提供保障。這些“農家書屋”都設有藏書室和閱覽室,并配備了電視、VCD、書柜、桌椅等硬件設施,圖書和音像制品種類繁多、內容豐富。為滿足農民對科技致富的需求,該縣農技部門還把科技信息送進“文化食堂”,舉辦“科技沙龍”,通過專家講座和播放科技種養音像制品,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目前,全縣已形成茶葉、畜牧、山野菜、果品、中藥材等特色支柱產業。
為了高效率發揮“農家書屋”的積極作用,該縣通過引導農民開展讀書比賽、技能培訓、信息交流、文化娛樂等活動,吸引廣大農民到書屋學習交流,使其掌握一門實用技術、學習一點專業知識、了解一些醫學常識、養成一些文明習慣。
據悉,雷山縣結合新農村建設,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建設“農家書屋”200家,占全縣村民組總數的35%。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