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貴州頻道消息 李珍,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不同尋常的農村婦女,2007年向信用社貸款20萬元加上自有資金新建了一棟"阿濃苗家樂"民居旅館,2008年8月竣工接待中外游客。到"十一"黃金周,就實現旅游收入18萬元,純利潤近10萬元,實現了"開門紅";到2008年底,實現旅游總收入108萬元,純收入45萬元,不僅提前還清了貸款,還實現了25萬元的純收入。2009年1-9月,實現旅游接待總收95萬元,純收入30萬元。還解決了當地30個農民的勞動就業。它折射出了只要勤勞肯干,再加上智慧,在本村也是可以增收致富的。
誠然,在一串串喜人的數字背后,卻包含了一個普通農村婦女的辛酸與苦澀……
1995年,年僅20歲的李珍從開覺村遠嫁到西江,與丈夫一起開辦了一家民族飯店,但由于當時由雷山進入西江36公里道路全為沙石路面,且狹窄崎嶇,旅游大巴車根本無法進入;從凱里掛丁到西江的公路尚未修建,致使到西江的游客寥寥,李珍開辦的飯店自然也就經營不好,無奈,1997年,李珍不得不撇下出生一歲四個月的孩子,只身一人外出到上海打工。開始,李珍在一家食品廠干粗活,月工資多時1000元,少時幾百元,只能自己勉強糊口,與出門前的想法相去甚遠,一種失落感油然而生。沒辦法,李珍只好辭去食品廠的工作,轉到上海一家童車廠打工,月工資也只在1200元左右,幾年下來,盡管省吃儉用,也攢不了幾個錢,她迷茫了,外面的世界并不精彩。正在李珍左右為難之時,童車廠的一位副總見李珍做事踏實肯干,也很肯動腦子,做事有一股子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闖勁,便語重心長地對李珍說,你在我們廠打工,不是長久之計,趁年輕,你不如回到你的家鄉,籌點錢自己做點事情,哪怕是做一個小老板也比打工強。副總的一席話像一縷清風深深觸動了李珍對自己幾年的打工生涯進行了反思,對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進行了重新定位——回家鄉創業。
就這樣,李珍思之再三,于2002年結束艱難的打工歲月,背起行囊回到久別的家鄉西江苗寨。先是開了一家食品店,隨后又改做民族旅游工藝品、小客棧,后改成"阿濃苗繡坊"。2003年,雷山縣苗年節在西江舉辦,李珍借此機會開辦了"阿濃之家",將苗繡坊、客棧、餐飲三合為一,雖然賺了一些錢,但規模小,利潤少,一天從早忙到晚也賺不了多少。2005年,在貴州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背景下,李珍從鄉村旅游中看到了希望,正在這時,李珍得知2008年貴州省第三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西江召開,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李珍欣喜萬分,在反復權衡比較之后,李珍決定在原來的"阿濃之家"基礎上,再蓋一間兼餐飲、住宿為一體的鄉村旅館,把鄉村旅館做大做強,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然而,錢從哪來?正在李珍為錢一籌莫展的時候,透過朋友介紹,得知信用社可以貸款。于是,李珍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大著膽子來到信用社遞交了20萬元的貸款申請。很快,貸款得到批準。2007年5月,李珍用這筆貸款加上自有資金,開始新建"阿濃苗家樂",一年后,"阿濃苗家樂"竣工并對外營業。
"阿濃苗家樂"共6間,三層樓房,16個標間,一個單間,價格每間80元/晚,餐廳三間,可同時接待280人用餐;團隊餐標為20元、25元、30元、35元、40元不等,還可以點餐。
隨著全省第三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西江的召開,西江的知名度得到大大提升,加上當年的"十一"黃金周長假,人流的增加,知名度的提高,對"阿濃苗家樂"鄉村旅館的服務設施、質量要求、文化水平、人性化服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現有基礎上,李珍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學習經營管理和服務知識,到外地取經,請專業人員到她的"阿濃苗家樂"鄉村旅館現場培訓等。服務質量提高了,檔次上來了,到她的"阿濃苗家樂"就餐、住宿的游客也更多了,就連中央軍委領導徐才厚、文化名人余秋雨等也來到"阿濃苗家樂"做客,與李珍合影留念。如今,"阿濃苗家樂"鄉村旅館是越辦越有生氣,越辦越紅火。
西江苗寨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距黔東南州府所在地凱里38公里,距雷山縣城36公里,全寨共1286戶,近6000人口,由于人口多,土地少,近十多年來,外出務工人員常年在2000人至3000人左右,每年外出務工人員匯回的款項達數千萬元,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很大作用,2008年以來,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沿海地區許多企業先后倒閉,大量外出務工人員失去務工機會而返回家鄉,據不完全統計,僅西江苗寨返鄉農民工就達1000多人。一下子由外出務工人員變回了農民,巨大的落差使他們中的許多人不適應,接下來的思想就是迷茫、無助與無奈。經過一段時間的徘徊陣痛,他們忽然發現,同是返鄉農民工的李珍,生意卻做得一天比一天紅火。于是,一批返鄉農民工紛紛來找李珍取經,根據自己的條件,相繼向信用社貸款籌資修建或改造自家的房屋,開設鄉村旅館、餐館、旅游工藝品商店等等,為西江的旅游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到今年11月9日筆者采訪時為止,西江苗寨僅鄉村旅游接待戶就已發展到138家,2000多個床位,能同時接待4000多游客就餐,大大緩解了餐飲住宿接待壓力。這些鄉村旅館、餐館、旅游工藝品商店,年收入少的30000余元,多的達20余萬元。如今,鄉村旅游的發展在西江已成燎原之勢,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西江鄉村旅游的發展,還帶動了周邊村寨的經濟發展,據李珍介紹,她們家和其他旅館、餐館購進的大米、蔬菜、土雞、辣椒等農副產品都是西江當地和周邊村寨生產的。李珍介紹說,目前在西江鎮連上村、營上村、干榮村等村寨有規模養雞場5戶,養豬場一戶,蔬菜種植示范基地一戶,稻田養魚示范村3個,其產品全部被西江鄉村旅館、餐館訂購。
在談到今后的打算時,李珍告訴我,她要對"阿濃苗家樂"進行一次大的完善,增加文化內涵和文化氣息,把"阿濃苗家樂"打扮得漂漂亮亮,在餐飲上,要規范菜譜,根據不同地域不同國家游客的口味,調配不同的菜系,并且要不斷推陳出新,除保留苗家傳統特色菜譜外,要不斷增加新的菜譜,以滿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在管理方面,則做到更加人性化,用最好的產品和最優質的服務迎接四海賓朋。真正做到讓客人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鄉村旅游的發展給西江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了平臺,返鄉農民工的創業又反過來為西江鄉村旅游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有力的助推劑。西江返鄉農民工的成功創業告訴人們,返鄉創業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歐陽昌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