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通訊員 侯天智)雷山縣政府為了增加農民收入,積極利用本地優勢,通過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扶持,充分發揮示范戶的典型引路作用,大力發展反季蔬菜、水果種植等產業,使廣大村民們改變了以往“貓冬”的舊習慣,利用“冬日經濟”賺“閑錢”。截至目前,該縣依靠冬日經濟致富的有5000多人,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中。
出門掙取“技術錢”。雷山縣政府實施了“農民培訓工程”,開展了電焊、電子、機械等相關技能培訓,讓摸慣了鋤把的農民走進“課堂”學技術,使他們都掌握了一技之長,靠技術掙錢,同時對外出民工建立檔案卡,實行跟蹤服務,一技在身加上良好的服務,使農民在掙錢路上游刃有余。雷山縣丹江鎮農民李建榮前兩年參加該縣政府組織的電焊技術培訓后,學會了電焊焊接加工技術,憑著一技之長,被深圳一家五金廠聘用,月工資3000多元。
家中巧攢“手藝錢”。雷山縣政府采取多種形式積極引導廣大農民改變農閑蹲墻跟、曬太陽、打麻將、閑聊的觀念,組織機關干部包村包戶,當好群眾冬閑創收的參謀助手,并聘請技術骨干,深入到農民中間,舉辦技術培訓講座,讓農民真正學到技術,靠手藝賺錢。雷山縣丹江鎮農民莫擬感利用冬閑時期依靠編筐和簍子,一個冬天能攢2000元。
田間賺足“反季錢”。發展反季蔬菜已成為雷山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方式,是冬季鼓起農民錢袋子最快、最有效的方式。為了將這一產業做大做強,雷山縣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在部門鄉鎮、村專門成立了蔬菜協會,聘請專家授課講解種植技術,為菜農提供全程跟蹤服務,并鼓勵鄉鎮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對大棚蔬菜實施生態管理,培育品牌蔬菜,真正將大棚蔬菜發展成為農民的致富項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