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楊仁海 唐安平)今年5月,17歲的天柱少年楊光銀在西安身陷傳銷窩點,期間受盡非人折磨,度日如年。
一次偶然的機會,“組織”要搬家,楊光銀巧借這次搬家,帶著兩名伙伴成功出逃,終于回到了親人的身邊,留下了一段智勇出逃的佳話。
兒時伙伴把他帶入了傳銷窩
1992年9月,楊光銀生于一個貧困農民家庭,6歲喪父。后來,跟隨母親與繼父生活,全家靠耕種田地、打臨工維持生計,家境貧困。2006年,楊光銀輟學回家務農。
2009年3月左右,在重慶打工的楊光銀上網聊天,巧遇兒時伙伴歐陽江。二人網聊一段時間后,歐陽江邀請楊光銀去西安發展。
歐陽江說在西安搞DJ,實際上已經加入了一個非法傳銷組織。
5月中旬,在歐陽江的一再催促下,楊光銀到達西安。一見面歐陽江熱情接待了他又是安排吃飯,又是陪同上網。下午,他帶著楊光銀往西安市一個偏遠的村莊走去。
路途,發生了些“意外”,先是楊光銀的手機被摸走了,接著包裹也被別人背了去。到達住處后,歐陽江的同伙又把他的身份證取走了。
安頓下來之后,屋里來了20多名講普通話的青年男女,問這問那,好不熱情。這時,楊光銀大腦里放電影般回憶了當天發生的事,他心里想,自己肯定是上當受騙了。
被逼施“苦肉計”騙父母
開始入住之后,楊光銀便失去了人身自由。期間,除了個人洗漱以及飲食、娛樂等,其余時間就是聽課,每天兩節。
楊光銀在這里上的第一課是《網絡直銷》。“老師”跟他講解所謂的“商法”以及新營銷計劃。第二堂課還是枯燥無味的《網絡直銷》。
俗話說:“心動不如行動。”小投資大事業,以前大套產品3900元,不復存在,現縮為2800元,老師馬上傳授了“怎么向父母要錢”的“絕招”。
上完課,一位叫黃欣的女頭目(四川廣安人)開始引誘楊光銀,建議他去物流公司開叉車。在開車之前,先拿4000元錢來學開叉車技術。
楊光銀覺得可行,立即撥了家里的電話要錢,但繼父說沒錢。
要錢失敗,有人便開始給他出了“歪招”。
楊光銀又撥通了電話,他對家里人說:“我騎摩托車撞倒一位老太婆,她女崽要我賠4500元,快點打錢過來。”
楊光銀的繼父懷疑有詐,便說“我沒得錢!”然后“啪”地掛上了電話。
看到此計也失敗了,黃欣兇相畢露,在她暗示之下,突然跳出兩個彪形大漢,對楊光銀拳打腳踢,還用棍棒猛打,楊光銀當場被打倒。迫于無奈,楊光銀只好再次撥打家里電話:“媽,快點寄錢來救我!”
旁邊的人員借機插話:“聽話,榮華富貴;不聽話,五官錯位。”
黃欣順勢接過手機對楊光銀的父母說:“你們聽到了沒有?再不打錢過來,我媽死了,要你崽去抵命。”
楊光銀母親明知有詐,但迫于無奈, 東拼西湊得了3500元錢給兒子寄去了。
巧借搬家成功出逃
楊光銀原以為交錢就了事,但萬萬沒想到,對方又讓他填表,發展下線人員。這時,楊光銀終于明白了,自己陷入了傳銷窩點,他開始思考怎樣才能逃出去。
但因人地生疏和“組織”看管嚴密,楊光銀找不到出逃機會。不過,他找到了“知音”——19歲的成都青年何顯軍和37歲的貴定男子韋德書。兩人身陷是非之地,也是度日如年,做夢都想逃走。
三人就逃跑事宜達成共識后不久,就獲得了組織要搬家的消息。楊光銀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出逃機會,當即作了周密的策劃。
一天傍晚,夜空中掛著彎彎的月亮,“組織”決定乘這夜色搬家。楊光銀等暗暗高興,為不引起對方懷疑,他們表現得很聽話,爭著搬家具。
出門后,三人很快隨組織的其他人員進入了一片小樹林里。逃跑的機會終于來了,楊光銀走近何顯軍,使了個眼色,然后輕輕放下東西,轉身飛快地跑開了。因害怕對方追趕上來,他們不敢休息,連續跑了約5公里,后來乘坐公交,于當日深夜11點過到達西安市的北邊。
下車后,楊光銀向當地警方報警,迅速趕來的民警最后把他們三人護送到當地救助站休息。
第二天,在救助站的幫助下,楊光銀和韋德書踏上了西安至貴陽的列車。6月10日,楊光銀終于在天柱見到了被他“逼”得焦慮不安的親人,一家人抱頭哭在一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