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縣景陽中學的鄉村教師高華方成了網絡紅人。他在自己的博客中發表了一系列“家訪日記”,被網友譽為“最牛家訪老師”。
他帶給眾多網友的,除了質樸的感動,還有對傳統家訪的懷念。
家訪行程446公里
38歲的高華方是貴州省麻江縣景陽中學八年級(1)班班主任,全班有57個學生。
高華方說:“農村很多家長想讓孩子早去打工,或者直接去讀技校。等發現學生輟學了再去家訪,為時已晚。”但是,高華方班上57位同學分布在46個自然村寨,只有幾名同學住在同一個寨子,農村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平時難見人影。
為了解學生家庭情況,高華方把家訪定在了春節期間。大年初三至初九,正是家人團聚、走親訪友之時,他頂著凜冽寒風,在崎嶇山路上穿行,7天內完成了全班所有孩子的家訪,不算步行,僅摩托車就跑了446公里,最多的一天家訪了13家,最遠的一天行駛了124公里。這些辛苦沒有白費,換回的是開學時100%的入學鞏固率。
高華方用心觀察每個孩子的家庭生活,并將感想記錄在日記中:“今天最感動: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搗蛋學生不記仇、灰色學生最感人;今天最失落:家長說:‘混個初中畢業證,到藍翔學技術去’……”
為增加家訪效果,高華方專門設計了《學生調查問卷》《家長調查問卷》和《教師家訪問卷》。從問卷中他了解到,學生們喜歡嚴中有愛、認真負責、幽默風趣、知識淵博的老師;想當班干部;喜歡同異性交往;多數學生不能按時起床、按時寫日記、自覺做家務;大部分家長曾在孩子面前打麻將、吵架、數落孩子……
“家訪讓我和學生的距離近了許多,我對他們更了解,而且收獲了許多珍貴的感動,讓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更能因材施教。”高華方在自己的博客里這樣寫道。
家長歡迎學生期盼
高華方的家訪故事在其博客上出來后,網友稱之為“最牛家訪老師”。
網友“九月風”留言說:“大年初三,人們都沉浸在節日喜慶中,你卻帶著女兒家訪。太感人了!一天竟走了13家!我們這里的有些老師,出錢請他走訪還偷工減料,你才是真正的老師!”
除了感動,高華方的“家訪日記”還勾起了眾多網友對家訪的回憶。網友“梵山凈水”感嘆:“現在這樣的教師太少了,我仿佛又回到自己的童年,那時老師每個星期都要家訪,優良傳統千萬不能丟!”
“說來遺憾,讀了16年書從來沒有一個老師到我家做過家訪。真正讓學生感動的是什么?是看到有老師在乎自己,重視自己。”網友“偏偏喜歡你”說,“如果多一些像高老師這樣的教師,學生也許會多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家長也期盼老師重拾家訪。“希冉”說,“如果你是我孩子的老師,我會感到孩子在學校里是開心的,是可以放心的。”
黑龍江一位網友留言:盡管家里沒有上學的孩子,依然感謝高華方這樣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老師,他希望老師們能重新撿起傳統的家訪形式。
家訪過時了嗎?
家訪,曾經是教師與家長、學生溝通的重要方式,架起家校聯系的“橋梁”。然而如今,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家長和學生,家訪都變得陌生。
有人說,信息時代不需要傳統形式的家訪,“家校溝通”方式早已多樣化;有人說,傳統形式家訪是最有效的家校溝通方式,教師不應該丟掉傳統的家訪。
河南省沈丘縣第三中學的尤麗麗老師2007年參加工作,她所教的學生從來沒經歷過家訪,有些孩子甚至連“家訪”這樣的形式都沒聽說過。
“現在農村學生家一般都有手機、電話,大事小事一個電話就行了。老師不知道學生家住哪里,學生的家庭情況也僅憑猜想。”高華方說,“學生輟學了,老師才想到去“家訪”,學校才想到去請學生。為什么要等到情況變得這么壞了才如此熱心呢?”
家訪的遠去,有各種各樣的原因。電話、手機等現代通訊工具的普及是原因之一,作業沒做完、不尊重老師、早戀、打架……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學生在學校的一切問題,班主任都可以通過打電話、發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長,于是面對面的溝通沒有了,心與心的碰撞消失了。
“現在很多學校實行住宿制,學生的學習、生活在學校。有了問題,把家長叫到學校就是了,不需要老師去學生家里。”貴州省遵義市航天中學語文老師唐綠永說。
學校的教學節奏緊張,也給老師家訪帶來了時間安排上的難度。以高華方老師所在的景陽中學為例,周一下午例會,周二下午班主任工作會,周三下午教研教改會,星期四下午輔導學生課外興趣小組,星期五下午一周工作總結會。
高華方說,老師只有親自走進學生家中,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社會環境,以及學生在家的表現。“無論通訊多么迅捷、科技多么進步,傳統家訪都不應該被丟棄。”
(王橙澄 周之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