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李 斌 譚元勇 楊坤) 7月24日,貴州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常務副總監、主任記者黃蓓在錦屏縣委宣傳部楊秀廷副部長等有關人員的陪同下,深入該縣高坪小學采訪殘疾青年教師楊昌年的事跡。
據悉,此次采訪是貴州省為建國60周年的教育專題獻禮,是貴州山區教育的一個縮影,是殘疾青年教師楊昌年同志扎根山村教育的一種執著的精神。
他,曾經被醫生診斷生命極限僅十年;可如今仍堅強地在山村小學里默默奉獻;他,靠著雙拐行,九年來,每天從宿舍到教室需要艱難地上下8層樓梯;他,身殘志堅,從不因為自己的病而拈輕怕重而少干一份教學……
正當楊昌年老師大展教育志向時,可怕的病魔悄悄地侵襲了他的身體。1995年3月里的一天,正在教室上課的他,突然發覺左腿有種酸痛感,幾天后還發現肌肉逐漸萎縮,本該早去醫院檢查的他仍堅持把該學期教學任務完成。心里想,放暑假后便可以趁到錦屏參加電大學習的機會去縣醫院檢查了,經檢查才知患了嚴重的“左股骨骨肉瘤”,遵醫囑,必須盡快治療,治療的最佳方法是截肢。這突如其來的病魔,使他在精神上,生活上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為了能繼續站在教育事業上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在經歷了矛盾的心理斗爭后,決定轉院到省醫。于是,于同年8月28日在貴州省人民醫院作“酒精滅活再植術”(即是取出約20厘米的股骨在酒精里浸泡1小時,再復位夾上鋼板,打上鋼釘。)共住院四個多月,術后28天不能翻身。在住院期間,手術后還要進行“化療”,被病魔折騰得死去活來。若他沒頑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念,他怎能活到今天?
總之,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在課堂上,他為了板書,就只好放下一支拐仗,托另一支拐仗在黑板下來回挪動。他為了少板書,就千方百計想辦法,自制了一種“開”字型多功能教具。上課時,他的一舉一動,都扣人心弦。正如他的學生吳平平在作文中寫的:“楊老師上課,除了方法靈活、具體,吸引我,更重要的是他那雙光滑油亮的拐仗感動我,他在黑板下那艱難的行動鼓舞我,使我學習進步。
楊昌年老師在山村任教28年來,一值擔任班主任工作,其中,任畢業班班主任11屆。先后負責過學校財會、文體、教研等工作。他是一個普通教師,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用雙拐在這個苗侗山村詮釋著新時期教師的風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