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記者 楊輝 劉仙 許世芳)黔東南信息港從2002年8月成立至今,已不知不覺走過了7個春秋,作為中共黔東南州委宣傳部、黔東南州人民政府新聞辦、中共黔東南州委外宣辦主管下的黔東南最大的一個門戶網站,是對內和對外展示宣傳黔東南的一個重要窗口和平臺。黔東南信息港一直以“新聞立港”為理念,以“建設數字化的黔東南,讓黔東南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黔東南”為己任,大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決策部署;聚焦、透視黔東南人間百態、社會萬象。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導向正確,深受廣大網民歡迎,點擊率居黔東南網站之首。
時值7周年之際,為了把本港做得更好,我們聯系了各家知名媒體,聽取同行們對黔東南信息港的意見和建議。
《貴州都市報》羅茜:要聞文章過長,應短小精煉
黔東南信息港記者:羅茜你好,請問你經常關注黔東南信息港嗎?
《貴州都市報》駐黔東南記者站羅茜:天天關注。作為一個新聞記者,關注本地新聞已成為一種習慣。
黔東南信息港記者:你比較喜歡黔東南信息港什么樣的新聞呢?
《貴州都市報》駐黔東南記者站羅茜:社會新聞,還有社會保障、就業方面的政策,以及信息比較強的黨政新聞。
黔東南信息港記者:作為媒體同行,你能給我們提些意見和建議嗎?
《貴州都市報》駐黔東南記者站羅茜:我給你們三條意見和建議。第一,要聞版太長,應該短小精煉一些,不要太多空話,這樣會影響讀者閱讀欲望。第二,缺少新聞專題策劃,作為一個本地最大的網絡傳媒,應該具有一支強有力的新聞策劃隊伍。第三,要緊跟讀者的需求,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把網民喜歡的、關注的東西搬上來。
《貴陽晚報》記者吳如雄:要聞標題需要更加新穎
黔東南信息港記者:吳如雄你好,請問你經常關注黔東南信息港嗎?
《貴陽晚報》記者吳如雄:天天關注。
黔東南信息港記者:你比較喜歡黔東南信息港什么樣的新聞呢?
《貴陽晚報》記者吳如雄:及時、突發事件。
黔東南信息港記者:作為媒體同行,你能給我們提些意見和建議嗎?
《貴陽晚報》記者吳如雄:作為網絡媒體,新聞要做到更快更新。讓讀者第一時間能關注到他們想關注的新聞。還有就是,要聞標題要更新穎,才能吸引人。
《黔東南日報》記者宋堯平:《曝光臺》這欄目,真正是老百姓自己的欄目。
黔東南信息港記者:請問您平時經常關注我們信息港網站嗎?
《黔東南日報》記者宋堯平:當然,我在很早幾年前就經常關注你們的網站了。
黔東南信息港記者:那么,您對我們網站這幾年來的變化有什么看法呢?
《黔東南日報》記者宋堯平:網站設計和新聞內容都比以前豐富了,新聞報道得也比較及時,好多文章寫得蠻有深度的。
黔東南信息港記者:平時您最喜歡看我們的哪個欄目?
《黔東南日報》記者宋堯平:國際國內新聞我都有看,不過我最喜歡《曝光臺》這個欄目,這個欄目是老百姓自己的欄目,它為民服務,解民心聲,解民憂。
黔東南信息港記者:您對我們網站今后的發展有什么好的建議?
《黔東南日報》記者宋堯平:我建議能推出個精品欄目。
《經濟信息時報》記者楊衛中:喜歡社會新聞和聚焦
黔東南信息港記者:請問您經常關注我們信息港嗎?
《經濟信息時報》記者楊衛中:經常關注
黔東南信息港記者:請問您希望在我們網站上看到哪方面的新聞?您最喜歡哪方面新聞?
《經濟信息時報》記者楊衛中:我喜歡看你們信息港的社會新聞,因為我覺得社會新聞是關注民聲的事情,所以我特別的關注,也特別的喜歡。還有就是聚焦,這個欄目也特別吸引人的眼球的。
黔東南信息港記者:請問您對我們信息港的未來有什么好的建議和提議?
《經濟信息時報》記者楊衛中:我覺得信息港要多培養一些寫社會新聞的采編,多寫百姓最為關注的社會新聞。要聞應該要簡短一些,不要那么多,讓人看了感覺很麻煩,很啰嗦,不簡單明了。
謝謝各家媒體對信息港獻計獻策,我們會認真聽取、采納你們的意見和建議,來完善自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