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記者 李麗娟)提起情人節,想必許多人都會很自然的想到2月14日的西方浪漫情人節。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中國人自己的情人呢?
中國的情人節(七夕情人節)故名(農歷七月七日),總讓人有些悲愴和傷感,并非西方情人節般浪漫而有詩意。七夕情人節是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鵲橋相會的日子,說起牛郎和織女,大概多數人都應該知道,這個已流傳了上千年凄美的愛情神話故事吧?在每年東方的這個節日到來之時,總會把我帶到那讓人悲傷感人的畫面。許多和我一樣聽過牛郎織女故事的朋友一定都有著和我同樣的感觸的,那就是痛恨那狠毒的王母娘娘殘忍的用銀河把彼此相愛的牛郎織女分隔開。下面請和我一起來真正了解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吧。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后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每年農歷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稱乞巧節,這個傳說和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后來因為有了牛郎織女的故事,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