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楊衛中)在凱里市凱棠鄉老街差不多是盡頭的位置,有一個不起眼的小賣部,由一個25歲的姑娘守著。說起這個姑娘,當地人有的就搖頭嘆息,有的豎起拇指,原來,這位叫張艷花的姑娘因身患重病不能走路,但她很堅強,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拖著病體開起小賣部找點生活費。
據當地村民介紹,張艷花是苦命人,4歲時,母親因病去世。上學后,她就一邊上學,一邊幫助父親干點農活。2001年,15歲的張艷花初中畢業,她本想繼續升學,但考慮到哥哥、妹妹和弟弟都還在念書,父親承受不起,就背井離鄉到廣東打工,打工的大部分收入,寄回家里供兄弟姊妹們讀書。
2008年5月,在理發店做學徒工的張艷花參加店里組織的跑步鍛煉,但跑了幾次,覺得腿腳乏力。她到醫院去檢查,醫院診斷說是“氣虛”,治療了一段時間未見好轉。
2008年張艷花辭工回鄉后到貴陽檢查,獲得的結論是運動神經源性損害。此后,她住院治療過,也請了民間草醫,但病情均未見好轉。
后來通過網絡渠道獲知,江蘇省第一人民醫院和北京榮軍醫院能治此病,但是費用極其昂貴,張艷花家根本承擔不起。
張艷花的病情確診之后,50多歲的父親只身到廣東打工,所得的“血汗錢”主要給張艷花治病,正在念書的子女就顧不上了。
張艷花是不服輸的人,她看到父親在外面太辛苦,決定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減輕他身上的擔子。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照看她的伯父。開始,伯父認為路都不能走,便沒同意,后來想想讓這重病的孩子有點事做也不是壞事。今年5月份,伯父花了幾百元錢給她在街邊開了個小賣部。此后,每天一早起床洗漱之后,親人們就把她背到小賣部去做生意,晚上又把她背回家里。她的飯食家人會按時送來。
守在小賣部里,張艷花主要工作是售貨。另外,她特別愛看書,沒有生意時,就拿起書本來讀。她看的書有關于自己病情的醫藥書籍,也有名著和其他小說,還有期刊雜志。她說,看書給注入了力量,讓她看到了希望。
張艷花的小賣部才有幾個平方,小得可憐,但寨鄰鄉親知曉她的情況,都主動來照顧她的生意,所以,每天她還能賺到十多二十元錢,夠她和弟弟、妹妹一天的生活費了,確實給在遠方打工的父親減輕了不少的負擔。
“現在,我的病情繼續惡化,不管結果怎么樣,我都會努力的!”張艷花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