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楊文斌 攝影報道)來自黔東南州三縣四個不同地方的四名年輕小伙,因為共同的人生夢想,一起走進美術學院;為了共同的“民族木刻版畫夢”,一起利用課余時間在外租房創作,克服種種常人難以體會到的困難,潛心刻畫。作品在2008年“貴州省首屆美術專業大賽”中獲三等獎,曾受到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權威人士廣軍、貴州畫院院長陳爭先生的好評。
為藝術而走到一起
多處尋訪,筆者終于在凱里老街蓮花巷一出租屋里找到了這幾名小伙。這是一間不足15平米的民房,正是幾名年青人的“創作基地”。墻壁上掛滿了很多精美的民族木刻版畫,中間一張木床,上面擺放著各種刻畫工具和涂料,這就是他們的創作時所用的“桌子”。據小伙們介紹,他們四人叫楊武權、湯忠強、吳國經、楊文俊,分別來自黎平、榕江、錦屏三縣。2005年9月四人從初中一起考上凱里學院美術系(現藝術學院)五年制大專班。成為同班同學后,師從貴州畫院特聘畫家楊學文先生學習民族版畫。
為夢想而自強不息
2005年冬天學校放寒假過后,其他同學都放假回家了,他們卻決定不回家過年。為了尋找一個安靜的環境專心刻畫,他們最終選擇凱里市內最落后的地方--老街蓮花巷一出租屋作為創作室,專心刻畫。“我們先在心里構思、然后在專用木板上畫草圖、上漆、對版、之后反復刻印,直到滿意為止,一般情況下,一幅好作品從構圖到完成,快則一個月;慢則半年。版畫上色時不同顏色需要從淺到深逐層反復上色,每上一種顏色都需要對板拓印,然后用汽油洗掉原來板上的顏色,再重新雕刻之后涂上較深的顏色,然后再對板拓印……如此重復相同的動作幾十甚至幾百遍,一天下來,我們都腰酸背疼,手指也腫了。”楊武權向筆者詳細介紹了作畫的過程并展示自己已經長滿老繭的手掌。
湯忠強卻向筆者訴說,他們因為印畫,常常從早上一直忙到下午,“等我們回過神來一看表,都是下午六七點鐘了!我們才開始做早飯吃”小伙子很幽默地說。
最后筆者問起這么刻苦學習版畫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四人都一致表示,希望明年畢業后在黔東南創建自己的“民族版畫工作室”,把黔東南深厚的苗侗文化用篆刻的形式保存下來,“還要開班招收學徒”,把黔東南的“民族木刻版畫”藝術推向貴州、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關于版畫:
用刀子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膠版、銅版、鋅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后印刷出來的圖畫。在西方,版畫一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指架上油畫和壁畫等大幅繪畫以外的一切繪畫,如水彩畫、水粉畫、粉筆畫、素描、速寫、插圖、宣傳畫、連環畫等;狹義專指經過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圖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